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卫东 《青年记者》2010,(14):43-44
新闻的"快、新、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体育新闻摄影该如何强化时代感、运动感和真实感,赋予"快、新、深"以新的内涵,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钻研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是用可视形象来再现事物和传播真理的,它是教育人民的形象化的工具,也是向敌人进行斗争的形象化的武器。文字新闻完全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宣传,而新闻照片主要是以其自身的形象来向千百万群众说话的。尽管每张照片都有文字说明——新闻照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它只能作为照片形象的补充和解释。照片的形象应该有说明问题的能力,能传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从而感染读者,并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这是一张新闻照片的起码要  相似文献   

3.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4.
老题材拍新新题材拍深--体育新闻摄影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摄影器材功能的自动化和操作方法的简单化,体育竞技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了.然而同时,另一个难点却在体育新闻摄影中凸现出来,那就是,如何使老题材出新、把新题材拍深.本文仅从体育新闻摄影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人物"和"失误动作"的拍摄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新闻评论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钢花 《新闻界》2008,(1):76-77
本文认为体育新闻评论的新趋势有:"新闻化"特色不断增强、"多元化"趋势明显、"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解读"趋势——深度评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面对信息爆炸,大众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权威性和导向性的解读;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及时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于是,从“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到“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①各家报社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审时度势,在强化新闻评论、打造评论品牌、发出党报最权威的声音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突出一个“快”字,打造“与新闻同步的现在进行时评论”评论是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8.
9.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1,(6):64
一个人肚子很饿,最重要的是赶快给他一点食物,哪怕一块粗玉米窝头也好;一个人身上很冷,最重要的是赶快给他一件衣服,哪怕是一块麻袋片子也好;一个人寄人檐下,最重要的是先给他一间房子,哪怕  相似文献   

10.
王波 《新闻传播》2005,(4):29-3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和兴趣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来,而精彩激烈的体育比赛则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这种大的发展趋势、强烈的市场需求和由此产生的新兴体育产业,显然为媒体的体育新闻版块创造了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谈到:新闻报道只重真实就行了,语言不需讲求,笔者认为,无产阶级的新闻美,不仅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具有内在美,而且要求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具有外在美新闻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新闻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真实美,新闻美固然无从谈起,倘若没有美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美,新闻的内在美就无从体现,因而新闻也不可能具有美的价值。从审美角度看,读者的新闻美感,主要来自新闻的语言文字。因为语言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新闻的思维,近年来新闻界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新闻的思维是直观思维,这种思维是区别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又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大胆探索新闻规律的精神是可钦可敬的,对于把新闻理论研究引向深入也很有益处。正象形象思维在文艺界存在着不同观点一样,直观  相似文献   

14.
内参报道是不宜公开发表,或暂时不宜公开发表,或需要党政机关先知道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闻报道;是党政领导同志了解下情,便于指导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助手。因此,写好内参,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到各级领导那里,对他们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参报道也是新闻,虽然它有特殊的阅读对象,不象公开报道那样传播广泛,但作为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16.
《新闻界》98年第2期何光 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何文)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尽管何文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但找对这篇文章是持欢迎态度的。在我看来,一篇因为有所突破而在某些方面缺乏严密的文章比一篇因循守旧却四平八稳的文章要好得多。何文的意义正如该刊第4期董天策先生撰文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正传统观点的偏颇,使倾向性问题得到更加全面的阐释,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关于这个话题,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关于新闻事实的倾向性问题新闻事实有没有倾向?一些同志(包括何先生)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就当好摄影记者,拍摄好一张新闻照片讲了6个字:底气、眼界、学养。 底气:主要是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眼界: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科学、文化、新闻事业的形势。学养:主要是指摄影记者的综合学识修养,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摄影角度的选择等。本文仅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去年5月,基层通讯员给我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宋河苍台小学一位女教师的教学工作出色,并要我去采访。我匆匆赶到宋河苍台小学,拍了这位教师上课、学生做游戏等照片。我把这些照片给同行们看,他们说太平淡,不新颖,当头一棒把我打懵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还是把照片寄了五六个报社,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此时,正是香港回归日益临近,上级指示,要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了一个星期,我第二次赶到宋河苍台小学。上午第四节课,这位女教师上美术课,告诉学生制作国旗,我端起相机抢拍了好几张,回报社后连夜冲洗出来,把其中一张寄给了《湖北日报》,不几天就登出来了。其他报纸也相继刊登。一个初学者,能上《湖北日报》是一件大喜事,我高兴得一夜未睡。 1997年6月份,离香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以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样式。因为它与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与社会息息相关,“是对现实问题抒发感情和表达意见的手段”,所以,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宣传工具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我国,新闻摄影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在用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从党和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竭尽全力地热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是党赋予的一项政治性很强的  相似文献   

19.
读了《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龚志聪同志关于新闻作者署名的文章后,自觉受益非浅。但对作者一定要署真名实姓这一点不敢苟同。首先我以为新闻作者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具有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定义,一条新闻具备了‘新近发生’、‘事实’、‘报道’这三点就可以了,至于是谁报道的无关紧要。作为作者,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读者要看的是你的文章,而不是看你有什么职务,代表了谁。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看报总要看谁写的,有什么背景,这种苦头我们已经吃够了。一个农民或一个县长写了一篇新闻稿,在本单位也许是新闻(其实不应该成为新闻,相信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这  相似文献   

20.
准确,几乎是一切说明性文字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大作家在遣词造句上所要达到的要求。从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到曹雷芹的“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中都可以想见诗人、作家用词务求准确,生动的甘苦。新闻语言的要求,与诗歌,小说的要求不尽相同,它的准确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是在格守真实性原则下的准确,因此,准确的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