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2.
何谓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思想是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5.
周志远 《今传媒》2005,(6):37-37
“民生新闻”一说往往较多用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中,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内容真正面向大众的“软新闻”的完善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在当下的确立,内在地要求报纸内容的设置必须以读者的阅读欲求为旨归,体现为新闻报导范围的扩大和真正的面向大众。一、民生新闻存在与之相应的采访形式“民生新闻”是一种软新闻,接近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采写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如何体现一般社会新闻的民生状态,…  相似文献   

6.
余正华 《新闻窗》2013,(5):45-4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牢固树立“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理念,站在百姓的立场,采用百姓的视角,用心挖掘民生新闻富矿,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8.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的“主打新闻品种”。①然而,冷静而理性思考,民生电视新闻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琐碎,报道视角肤浅,大多局限于百姓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等生活层面的现场描摹和情感讲述,这已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使民生电视新闻走出目前徘徊低迷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找准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0.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我国近年来兴盛的一个重要新闻类型,各种媒体都把它作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民生新闻的界定。什么是“民生新闻”呢?要界定这一概念,首先要借助“民生”一词来说,我国古代就有“民生”一词,《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孙中山也在《民生主义》第一讲就给“民生”下了个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重整旗鼓,群众的生命。”综上所述,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声屏世界》2008,(1):16-18
面对民生新闻发展之路隐忧重重的现状,作者王丹以2007年两会中关注民生的热点话题为由头。提出了民生新闻应当开辟民生新闻报道新视野的观点。该文在分析以往关于四大民生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民生新闻栏目既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更应关注百姓求医就业、受教育与老有所养的“大民生”,应做好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发布的各项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以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品位。真正为百姓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徐兴海 《新闻窗》2005,(4):52-52
与以往的新闻样式不同,甚至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完全以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关注为主要内容,以贴近、亲和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城市和地域为特征的新闻样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新闻现象,人们把这种新闻样式叫民生新闻。于是,有人给民生新闻下了个定义:“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4.
刘毅 《新闻窗》2009,(3):65-66
自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民生新闻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的基本定义和标准,它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日常生活,对准身边人、身边事,弘扬人间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假恶丑。百姓疾苦、民众困扰,这些在过去的新闻节目中难得一见的民生话题登上了电视荧屏,在这其中,它对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广泛推崇和欢迎,堪称是全新新闻生力军。“民生新闻”对电视媒体的要求是: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利益需求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关注的人和事,在积极为首姓排忧解难的同时,反映百姓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我们台的自办节目《市民热线》,目前还只处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尝试,已经受到了鹤城市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虽然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它通常是以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的视角和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一种新闻样式。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务必在高收视率与高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7.
张树学 《大观周刊》2012,(18):133-133
“民生新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严格地说来.这个定义其实还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描述出这种新闻节目的整一个存在形态。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节目.其来源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上围绕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记者将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对准百姓的日常生活,对百姓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弘扬,对百姓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加以鞭挞,帮助百姓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民生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但在民生新闻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部分记者的低素质、低表达能力,让观众逐渐对民生新闻失去信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民生新闻记者在现场报道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