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考历史问答题定量简析高考历史问答题专题研究之一冯一下以命题者发问、应试者作答的形式来进行考查的问答题是历史高考的传统题型。从197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以来,20届高考历史试题中都有这种题型。而且,由于问答题的单题分值高,又总处于“压轴”...  相似文献   

2.
1994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考查能力这个特点,使之成为整套试题的主线和灵魂: 一、材料解析题型的扩大。 1989年首次推出“史料分析”题,1990年推出“材料解析”题。1991年(49题)、1992年(48题)把“材料解析”引入问答题,出现“材料问答题”。1993年把“材料解析”引入选择题,出现“材料选择题”(15题)。1994年又把“材料解析”引入填空题,出现“材料填空题”(38题)。这样,能力考查的层次,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1991年历史科高考第49题出现了引用英困政治家帕默斯顿的原话并根据这段文字材料的观点回答问题的新式问答题,我们把它称作“材料式问答题”。这就标志着历史材料从材料解析题开始向问答题延伸。从此,材料式问答题不仅在数量的稳定中呈增长趋势,而且在试题的构成、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变化显著,试题考查能力的思路进一步在层次上、区分度上求突破。这种“质”和“量”两方面的突出变化,较之其他题型更深地  相似文献   

4.
1995年高考历史41题即问答题第一题,是一道好题.好就好在它充分贯彻了选拔性考试的命题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史问答出“史论法”三结合的考查原则.  相似文献   

5.
所谓材料型问答题,就是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的延伸。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于此类题型学生普遍认为“难”,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题型。本文结合一些高考题和日常教学实践,介绍这类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的传统题型,它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类题型的命题技巧高,并且着重于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现结合这几年的高考问答题,谈谈在复习中如何提高解答历史问答题的能力.1.注意准确、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为提高答题能力打好基础.1995年历史《考试说明》关于能力要求的第一层次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即识记能力.识记历史知识是培养和体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从《考试说明》列举的四道问答题的能力要求看,都和识记能力有  相似文献   

7.
历史高考中的问答题,是能够考查考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题型。问答题有论证题、比较题、评述题、叙述题等几种形式。小切口、深层次的问答题属于论证题,这种题形式新颖、考查知识的层次深,尤其是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这种题反映最明显。因此,应对这种题型予以特别注意和研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小切口、深层次问答题的解题应注意以下步骤: 1.读题:此类型题目一般带有材料,因此,读懂材料至关重要。它是正确解答好题目的先决条件。 2.审题:读懂材料后要把握下列三点:①题目  相似文献   

8.
一、重理解理解能力,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能力要求中最基本的导向。理解能力,不仅限于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考查,在选择题中也成了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自93年以来,达到50%以上),即使单考“背功”的填空题,自95年以来,也在向考查理解能力的方向改革。95年首次出现了“以文代图”的填空题,此题变单一的文字记忆为由文字转化为地图的双向记忆。此题获得了成功。此题虽然在本质上还不是理解式的填空题,但它是  相似文献   

9.
1993年高考问答题与前几年相比有如下显著特点。一、命题体现了基础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1992年高考的问答题或偏重基础、或偏重能力。如1992年第48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或社会偏见。此题主要偏重能力考查,共8分,纯评论分就占5分以上。1992年第49题:“从中华民国成立至五四运动前,孙中山  相似文献   

10.
侯健飞 《新高考》2006,(4):25-26
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传统题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题型。高考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一直遵循着“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历史高考是以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问答题在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上的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使得这一题型相对于客观性试题而言,更能体现出对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所谓“尖子不尖” ,指平素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 ,在考试测验中却显不出尖子成绩。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不过 ,1999年历史高考的结果 ,却让更多的人 ,尤其高中师生 ,不能不更多地关注和审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由。客观地讲 ,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 ,总体上受到了众多师生的好评。人们普遍认为 ,试题平稳中有创新。稳 ,在于立足重点知识 ,让大家心中有“底” ;新 ,在于有较好的立意和知识能力的考查角度 (如问答题第 4 3题 ) ,有新题型 (如问答题第 4 2题 )。整个试卷让人感到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度”把握得较好 ,也基本上避免了明…  相似文献   

12.
历史问答题是历年高考历史试卷的主体,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题。恢复高考以来,历史问答题的难度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三年,历史问答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应试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强。因此,认真研究历史问答题命题特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执教高中,特别是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师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综观近三年历史问答题的变化,我以为当今高考历史问答题命题主要具有以下4大特点: 一、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要求不断强化 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这些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早已有明确规定,但长期以来,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于是,国家考试中心针对这一情况于1992年推出历史科考试的十条能力要求,明确提出了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并在当年高考历史试卷中首次推出“材料分析评论问答题”,要求学生就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  相似文献   

13.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试题的传统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论水平、文字表达水平以及掌握历史知识的牢固程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自成独立见解的能力。任何一道题义完整、表达无误、设问准确的问答题,都有四项基本的构题成分,即提示项(框定解答的方式)、限定项(限定解答的时间、空间、史实、观点、材料引语等)、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指定解答“未知”的项目)。通过对问答题提示项进行综合概括,可以得出该题型主要包括四类:比较分析题、论证题、评述题、综合题。下面就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答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高考的功能就是选才,选才的标准有三:一度二量三衡。“度”有高度、深度、广度、跨度、难度、信度、区分度;“量”主要指分量,包括题量、阅读量、书写量等;“衡”指轻重,主要重在历史思维,重在问答题。问答题是高考选才度量衡综合考查的最常用题型,在历史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不重视之。  相似文献   

15.
怎样做好历史问答题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作为中学“一线”的历史教师 ,在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实践中 ,颇感学生这方面问题多多。本文仅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答题无“历史味”作一粗论 ,以引起各位同仁对此问题的重视。回顾高考的历程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高考问答题为识记、理解 ,难度大点的就是分析与综合 ,考生在问答题上的回答多以“呆”“死”为特点 ,充满了“历史味” ,可是让人“闷”。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高考考能力 ,教师就大谈能力培养 ;学生更希望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能力倍增。高考问答题…  相似文献   

16.
唐朝历史是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命题的一方热土。1992年第48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娲》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杨贵妃足已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历史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96年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该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1999年第41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朝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此题着…  相似文献   

17.
陶圣建  邢泊 《新高考》2005,(5):51-54
历史学科能力中的三大要素即历史思维、历史材料、历史语言。只要落实到应用层面,都离不开概括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历史主观题(含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始终把概括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是这两年来随着历史试题难度的下降,概括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可以说概括能力是历史学科主观题考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Ⅱ首先是保持了相对稳定。如题型结构继续保持选择题(单项选择)和非选择题两大基本题型;历史选择题为12题48分,非选择题单科题1题32分,综合题一题历史部分20分:坚持基础考查与思维能力考查相结合;基本不将“实质”、“本质”、“根本原因”等词汇用于选择题中;难度系数变化不是太大;适当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时事;问答题材料化等。  相似文献   

19.
历史科(一)     
结合2000年《普遍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我们设计了这套“能力测试题”供广大师生复习时使用。“说明”本着“稳中求改”的原则,对“考试内容”作了调整;在能力考查上继续坚持了近年来一贯的作法。结合“说明”的要求,这套测试题设计的问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设置新情境,以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历史,更突出了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说明”在题型结构上继续沿用1999年试题的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种题型;内容比例、题型比例和1999年试题保持了一致,这种稳定性有益于实现试题应有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测试题在上述几方面也做了合理的设计。全教会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无疑也应该成为高考命题改革所关注的中心。从这一思想出发,这套试题加强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从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出发,高考试题不断加强综合性。根据“说明”的精神。我们也在这一点上做了积极探索。从知识和理论因素上看,多数题目有较大的时间、空间跨度,益于调动考生从方法和理论上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许多题目还体现了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迁移。如,第1题,答案的确定还需要借助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从能力因素看题目的综合性,这套题的选择题检测到了“说明”中除文字阐释以外的各种能力;材料题也改变了孤立、分散、琐碎处理材料的方式,如,第39题重点考查了提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型功能的综合也是这套题的特色,如,考查理论,史论结合地认识问题不再为问答题所独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都可以完成这一功能;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文字阐释能力,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都表现着不同程度、不同特色的功能。题目考查功能的综合、渗透,使命题设计在“情境”、“立意”、和“设问”上有了更宽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中,材料解析题还出现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的趋势,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可见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具有极好的发展趋势。但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