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用的事     
安勇 《课外阅读》2006,(5):26-27
父亲很忙,但再忙也没忘了教育儿子。自己的儿子嘛,和自己的老婆要区别对待。老婆是别人家的好,儿子呢,是自己家的好。谁的儿子谁不爱呢?  相似文献   

2.
潘加 《成长》2007,(8):10-11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儿子是最幸福的儿子,爸是最幸福的爸。儿子刚会走路的时候,爸爸让他骑着自己的脖子带他到处逛,炫耀说自己的儿子生下来就有13斤,所有人都说爸爸在说大话。  相似文献   

3.
儿子今年4岁了,从他出生那一天起,我就开始为他记日记,至今已经记了厚厚的两大本了。里面记录着儿子的哭闹,儿子的调皮,儿子的欢笑以及儿子的妙语如珠。我认为,这是我为儿子准备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最初让我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对自己童年记忆的匮乏。虽然从父母和哥哥姐姐那儿听来一些自己儿时的事情,但只是一些片段,无法满足想知道自己童年是个什么样子的好奇心,这常常令我感到遗憾。于是我就想,千万不能把这种遗憾再留给自己的儿子了。于是,我决定为儿子记日记。由于自己学生时代曾有过记日记的习惯,这事最初实施起来倒…  相似文献   

4.
儿子总是记不住擦自己的皮鞋,母亲教育了许多次也没用。有一天,母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儿子出门前悄悄地替他把其中的一只鞋擦得光亮如新,于是.儿子不得不自己擦好另一只鞋再出门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自己擦鞋的习惯。那个“儿子”就是我当时只觉得母亲的招够“损”,如今已近“而立”,回头咀嚼往事,却品出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我爱自己的儿子,可我也爱你们,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因为,你们也是我这辈子的惟一。  相似文献   

6.
会写读后感     
考测点导航读后感是自己对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深入阅读后的感悟和体会。写读后感重在“感”,其方法是:紧扣材料说体会,联系实际谈感想。典型题点击一、阅读《郑板桥教子》,以“自己的事自己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  相似文献   

7.
儿子忙完自己的作业,来到我身边。我停下手里的工作,轻轻拍拍儿子的后背。没曾想,儿子有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对儿子说:“你的小肚子咕咕叫了,妈妈做饭,你自己玩一会儿好吗?”儿子答应了。  相似文献   

9.
马际娥 《家庭教育》2007,(10S):30-31
有这样一位母亲,生活节俭,但对自己7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次,母亲带儿子到公园玩耍,儿子看中了一瓶包装精美、近10元钱的饮料.母亲二话不说就给儿子买下了。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饮料送到自己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边陲古城喀什噶尔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巴依(维吾尔语:意为地主)玉素甫江要把自己的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划分成三块,其中两块地分给两个儿子,自己留下一块.但为了避免儿子间的纷争,当然分给儿子的两块地必须一样大.可两个儿子因要求不同,一个儿子要一块正方形的土地,而另一个偏偏要一块长方形的地.这下可愁坏了老巴依,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光头     
年轻的父亲和六岁的儿子正在做游戏,突然,父亲问自己的儿子,爸爸帅吗?  相似文献   

12.
孙莹 《老年教育》2006,(8):27-27
王先生今年七十多岁,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老伴去世多年,身边仅有一个儿子,虽有工作和固定收入,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儿子以此为由拒绝赡养老人,从不给予父亲任何生活费用,更不关心照顾老人,使老人的生活极其困难,只能靠邻居的帮助勉强度日。王先生能否要求自己的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可不可以要求儿子对自己进行日常照顾?  相似文献   

13.
带儿子上班     
儿子上学期成绩不错,觉得自己有资本了,今天想买运动鞋,明天想吃肯德基。我想,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儿子一有点成绩就飘飘然,只知道享受,体会不到大人辛苦,这怎么行?  相似文献   

14.
刘锴 《家长》2009,(4):15-15
儿子还没出生时,单位同事和亲友们就抱来了《育儿手册》等图书,不厌其烦地教我们一些“育儿真经”。为人父母后,我们自然对前人成功的育儿经验十分看重,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育儿见解:对儿子进行“宽松教育”,让他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地成长。儿子的童年就是在宽松的氛围中度过的:玩具店里,只要花费不超标,儿子可以自主决定买哪个玩具;动物园里,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确定观赏路线……我和老公只是跟在儿子身后的两个“随从”。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读了一篇歌颂伟大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令我非常感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跑到儿子的学校,那间学校已成了废墟,他走向儿子的教室的位置,他挖呀挖,从8小时挖到36小时,没有停止过,没有气馁过,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听到儿子的声音,有14个孩子和儿子在瓦砾下面,父亲叫人们来帮忙,终于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儿子和父亲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那么无私,那么伟大,他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奋力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尽管要求陪儿子去参加高考的提议被儿子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但眼看着儿子走进电梯,消失在自己视线中,曹式耘还是从沙发上拿了件外套。匆匆出门,一路小跑,往儿子的考场赶。“坐在家里,心里七上八下的,还是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7.
马超 《家庭教育》2009,(7):32-33
星期天,儿子又在楼下与一群小伙伴玩。儿子是这群孩子中的“头头”。儿子之所以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把手”,可不是因为走了后门,靠了关系,而是靠了自己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渔夫,是远近闻名的捕鱼高手,他有非常丰富的捕鱼经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捕鱼高手,他每次捕鱼回家都要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怎样防止触礁,怎样避开鲨鱼……后来渔夫老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捕鱼,可是他的儿子每次捕鱼回来不是没有鱼,就是很少的几条小鱼。老渔夫悲哀地想:我已经把所有成功的经验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怎么我的儿子还这么没用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学生在教师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下.课堂教学总是显得顺畅、完美,学生也很少出错。可是,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无法独立思考,结果错误连连。  相似文献   

19.
儿子养兔记     
6岁的儿子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毛茸茸的小白兔,这让我们既惊又喜。儿子从小喜欢小动物,多次嚷着要买小狗、小猫、小白兔。因为住房狭窄,每次被我们搪塞应付过去,儿子都会老大不高兴,威胁我们说,他要自己到集市上买。儿子手里有几十元压岁钱,我们允许他自由支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等待失望之后,儿子终于意识到靠等待是很难实现自己愿望的。他一人跑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经过和卖主的讨价还价,买回了一对可爱的小白兔。星期六,我和妻下班回家,看到地上的小白兔都愣住了。儿子喜滋滋地跑来说:“爸爸,我买回小白兔了。”儿子的原意…  相似文献   

20.
尝试与儿子交朋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意地追求一种生活的时尚,而是内心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渴望。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丝毫没有这种想法,觉得儿子是我的至爱,每天只要见到他欢笑的容颜就心满意足了,无须交朋友。高兴了,我可以把他抱在怀里,尽情地挥洒我那激情如火般的父爱;心烦了,我可以远远地站在一旁,对他的喜怒哀乐视而不见。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与他是亲还是疏。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很自私。在潜意识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根本没有把儿子放到与自己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