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升 《地理教育》2007,(1):79-79
我国的“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一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一共81天。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古人凭着长期的经验,通过冬末、初春的物侯现象,让人们直观而生动地知道寒暖变化的趋势。数到第九个九天,冬天走了,春天也就来了。我  相似文献   

2.
夏九九歌     
严冬有“数九歌”,广为人知;酷暑有“夏九九歌”则鲜为人晓.夏九九歌,即从夏至(六月二十一日)开始,每隔九天为一个“九”,逐日纪录“九”的进程及气温变化情况,到“九九”八十一天,则暑消秋凉.下面是一首较为流行的“夏九九歌”:  相似文献   

3.
神秘数“九”在《楚辞》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一是祭祖。《九歌》是一组民间祭祖乐歌,十一篇内容都与祭祖相关;二是崇天。“九天”的“九”是楚族神圣的、神秘的表现崇天观念的数字符号;三是崇日。楚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九阳”神话潜藏着楚族炽热的崇日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是十分博大精彩而独具特色的。“九九消寒”就是广见于民间的一种消遣冬日的习俗。这种习俗因为滋生于农耕业为主的民俗文化厚土中 ,所以它的起源与演变 ,它的发展和影响 ,乃至它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丰富 ,不仅可以印证古国文化的特质与理念 ,而且能够透视中华民族的聪慧与精神。“九九消寒”又叫数九九 ,“九九”是基于中国古代历法 (即阴历 )而演绎出的一种时令计算方式 ,它是从冬至这个节气开始数起 (俗称“入九”) ,每九天为“一九” ,依次称为“一九”、“二九” ,……直到第九轮的九天为“九九” ,总共历时八十一天 ,…  相似文献   

5.
【九和弦】Ninth chord(英)由五个根据三度音程叠置起来的音组成。即在三和弦的上方再重叠两次三度音构成九和弦。最上方的音叫“九音”,根音与九音相距九度,因此称“九和弦”。它有五个音,在四部和声中,必需省略一个音。一般省略三音或五音,其它音不可省略。排列时,九音与根音必需相距九度以上。常用的九和弦只有一个,即以属音为根音的九和弦,称“属九  相似文献   

6.
也论"被发文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被发文身”的“被”同“剪发文身”的“剪”,应释为“剪短”。(1)把“被发文身”和“被发缨冠”中两种情形的“被”混为一谈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2)两个“被”与“披”的联系枢纽不同(一为音,一为义),因而两个“被”形同义异;(3)“被发文身”的“被发”虽然在发式上兼具“剪短”、“披散”两面,但与“披散”相比,“剪短”是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8.
数九,是从冬至起以九天为一组概括天气变化或农事活动的风俗。一般是从冬至日数起,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因为是数了九个“九’,所以又称为“九九”。概括九九天气变化或农事活动的歌谣,称作《九九歌》。也有用图表等形式表现气候变化的,称为《九九消寒图》。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它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众神之神宙斯命令女孩潘多拉保管一个神秘的盒子,并且绝对不许打开。宙斯的“告诫”使潘多拉更加好奇,总想一探盒中究竟,她终于未能完成宙斯重托,一瞬间,天昏地暗,打开的盒子里飞出疾病、瘟疫、灾祸、战争……惊恐的潘多拉慌忙盖上盒子,可是一切都已太迟了。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词语中,有一个小类,我们不妨称之为纯数字词语,即全部由一二三四等数字组成。例如:一一、三九、一五一十、三三两两等。这些纯数字词语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所有纯数字词语都是简略写法,言简意赅。例如『一一』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而『三九』是『冬至以后第三个九天』的意思;『三三两两』又是『三个一群,两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给学生“弃三”和“加三”两种判断方法。所谓“弃三”,就是抛弃“3”(包括3的倍数的数字。)利用这种方法判断准确、速度快。如:“3169825340”这个十位数,要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根据“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而把这个数十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来判断,那就比较烦。如用“弃三法”,即316925340,剩下几个数字的和是12,因为12能被3整除,所以“316925340”就能被3整除。这样判断既准确又快。何谓“加三法”呢?举例说,如在下面数中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这个数能被3整除,有哪几种填法?35□6。这类题思考过  相似文献   

13.
阿平 《考试》2004,(11)
“九”在十进制计数方式中,“九”是最大数,一旦超越“九”,就是对“零”的回复。因此,“九”数便蕴含了“登峰造极”的文化含义。在中国,古代就尊称九为“天数”、“阳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分天下为九州、九天。九是三的自乘数,三为阳数,因而“九”就成了阳数的极限,谓之“重阳”,这就是“九九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由来已久,含义十分丰富。“九”、“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亲情友谊,祝愿“人长久”、“情永在”。  相似文献   

14.
亚当和夏娃营造的伊甸园,被世人奉为爱的乐园,人间的天堂。不过这种用纯粹的爱情构筑的二人世界还称不上“完美家庭”。亚当和夏娃最为遗憾的是他们在被宙斯惩罚之前没能在那旖旎缠绵的爱情伊甸园中衍生出一种骨血相连的亲情——他们缺少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1.很久以来,人们已经知道:和一个三角形有关的九个点总是在一个圆上。这九个点分别是: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各边高线的垂足,以及三个所谓的“Euler”点,即三角形的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与诸顶点联线的中点(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正>在阿拉伯数字中,"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素问·三部九侯论》中也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意思是:天地自然之数,开始于一,而结束于九。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常以数字"九"极言其多其重。如称天之高为九天,天空的最高处为九霄;地之  相似文献   

17.
祈年殿     
<正>北京城里,现存的优秀古代建筑很多。其中有一处地方,具有明显特色,可用十六个字概述如下: 三重蓝顶,一道圆墙, 二十八柱.四海名扬。这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三重蓝顶”,说的是祈年殿有三重屋檐,上面盖的全是蓝色琉璃瓦。蓝瓦象征蓝天。祈年殿脚下有3层基座,登上基座要走过3层台阶,仰看祈年殿,有3重屋檐,3+3+3=9。在中国古代,数字“九”是天的象征,因为天的中央和八方合称“九天”。由此可见,祈年殿的屋檐不用通常的单层或双重,而是做成三重,为的是凑出一个“暗九”,隐含“天”字。  相似文献   

18.
第四十二回在《水浒》全书中起着什么作用?它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意愿;还是什么“农民革命理想的假托”?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剖析《水浒》这部反面教材来说,很有必要。因此我们想在这里作些肤浅的讨论。《水浒》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写宋江迫于无奈,刚刚混进梁山,回家搬取老子的当晚,被官军追捕,逃进“还道村”的九天玄女庙中。由于“神灵”的护祐,他非但未遭擒拿,反而“遇难呈祥”,恍惚之间被两个青衣女童引到一个琼楼玉宇的宫殿,觐见了玄女娘娘。被赏赐了仙酒、仙枣、三卷“天书”,并被授予一道“法旨”和四句“天言”。醒来却是南柯一梦!然而,手里居然真有三个枣核,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很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这一说法,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被看重,譬如:九霄、九州、九重天、九九归一、九九八十一难,好像凡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数独”(sudoku)一词来自日语,意思是“单独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概括来说,它就是一种有趣的数字智力拼图游戏。图中有81个小格,每9个小格所组成的小正方形为一组,即一个九宫格。其游戏规则为: 在9个九宫格中,填入1至9的数字,每个数字在每行、每列及一个九宫格中只能出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