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波 《小学生》2010,(7):6-7
抚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尽快改变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的教育配合失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如果脱离了家庭教育的配合,是注定无法获得成功的.因此,家校互动,不妨从以下"三让"入手.  相似文献   

3.
论述基础教育新课程对家庭教育的新期待,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正发生着范式性变革。建议家长:为新课程实施作贡献,联系社区人士,组织社区课程资源;配合学校观察、记录孩子的成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改善亲子教育关系与家庭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4.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但不是唯一,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配合,新课程是注定无法获得成功的。因此,立足孩子健康发展,让家校联动,让家长与新课程同行,这是当前顺利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证。家校联动,不妨从以下“三让”入手:一、让家长进入课堂1.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1)培训内容集中,贴近家长。为家长提供较为完整的有关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农村教育做为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严云霞 《教师》2011,(30):119-11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上学之后的第二个环境,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老师的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否相互融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呢?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开展家校联系,探索管理好学生有效的、现实的、可行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上学之后的第二个环境,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老师的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否相互融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呢?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开展家校联系,探索管理好学生有效的、现实的、可行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琦 《中国德育》2008,(9):38-41
家长会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有效途经,成功的家长会有助于在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理解、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成功必须凭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家庭工作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因素,大学阶段学生远离父母,但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本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家庭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12.
沈立新 《考试周刊》2012,(78):193-193
学生成长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班级管理不仅面对学生,而且面对学生背后的家庭。教育者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成功率,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结合,有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教育教学本,其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程设置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全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学生的教育环境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家庭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职能、性质,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里,我着重对传统的家庭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些变化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玉珍 《班主任》2000,(6):44-45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第一环节。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其中,家庭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只有学校、家庭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育功能,我们北京顺义一中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怎样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张朝礼对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生活、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血缘关系和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抓好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合力的两个分力。我国《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学校和家庭在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如春风浩荡,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成千上万的英语教师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新课程改革中。然而,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初中会遭遇到来自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和家庭的障碍。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这些困难,使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地区得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学生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就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责任分担是失衡的,社会、家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教育责任无法分散,家庭不能成为减负后学生的合格监护者,社会不能承担起减负后学生的教育重任。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它不该以及无法长期承担的责任,也即承担了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意味着,改革的重点是健全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减负不仅是减的问题,更是教育各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社会和家庭教育,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范俐 《成才之路》2023,(15):141-14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当下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互联网+”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初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及新问题进行探讨,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优化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使初中学生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构成青少年教育的完整系统,至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性,不用笔者赘言。笔者在此要阐述的是如何防止学生与家庭相分离而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