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珍藏     
母亲30岁才生了我.我想我们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是几十年的岁月。母亲是家族中公认的“演讲家”.却从未像美国式的母亲那样表达——“我爱你!”我也不曾与母亲谈过心。  相似文献   

2.
世间有不死药、还魂草吗?没有!但却有起死回生的花儿,你信不信?这便是夜来香——母亲的夜来香。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偏方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发育生长的时候遇上了“大食堂”和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缺乏营养,常年小病不断,每当我头疼脑热时,母亲就会说,上火了,没事,过两天就好、说的多了我便知道“上火了”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从母亲口里听到这三个字,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母亲     
佚名 《陕西教育》2005,(8):53-5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们姐妹四个好好读书,她对我们非常严厉。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心里总是暗暗责怪.偶尔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的四个女儿.三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都很优秀。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国家公务员.小女儿在山东济南一家国企做技术部门主管。母亲说:“我这几十年辛辛苦苦赚的钱.省吃俭用全部用于智力投资了”。的确,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供养我们四个孩子读书真的很吃力。  相似文献   

5.
荣洋 《家教指南》2004,(8):56-57
破碎的婚姻1982年夏天,马凤华和她的邻居、同学沈向东喜结良缘。1983年2月1日,他们的爱情结晶沈磊出生了。这个健康、美丽的胖小子,给马凤华夫妇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差异比较大,“家庭战争”从小到大,没有一天平静,终于在1991年“演绎”成离婚的悲剧,马凤华一人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担。从破碎的婚姻中挣扎出来的马凤华身心俱疲。有人劝她:趁着年轻,再找个男人重新组合个家庭,也可减轻她的负担。但为了孩子不受歧视,身心健康的成长,她谢绝了一切亲朋好友的劝说,咬紧牙关,和儿子相依为命,开始了艰难困苦的生活。艰…  相似文献   

6.
马爱民 《陕西教育》2005,(10):42-42
我1972年入伍当兵.到现在已离开老家三十多年。这期间我探家过无数次。每次走时母亲都要送我。她常常把我送到村头,眼含热泪望着我走去。我已走出很远了母亲还站那不动.等我来到一里外的公路上时.母亲仍在努力向远处张望.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把一根长长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一端捏在左手中,右手在线的中端绕上一圈又一圈,脸对着镜子,然后两只手巧妙地用力,两股线便如剪刀般将脸上的细小的汗毛给绞了下来,母亲说,扯后的脸不但皮肤光洁柔滑好洗,而且衣服、被子不容易脏。  相似文献   

8.
冰子 《陕西教育》2005,(9):54-55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又特实在.很少与儿女交流。在我们的脑海中,除了干活还是干活的他,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在夜晚点上一支烟,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来。要说变化,就是旱烟锅后来变成了香烟。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叮咛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每当我在键盘上敲着自己人生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父亲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叮咛。接着,便有一股暖流在体内翻滚,升腾,往事的苦辣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采尝百草救病女43岁的应国荣是福建省松溪县一家汽修厂的勤杂工。生活虽不富裕,但让他欣慰的是女儿的学习特棒,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排在年级榜首。2002年3的一天早晨,一向早起的女儿应晖却没有起来。应国荣到女儿的房里一看,孩子高烧,起不来了。他急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心情沉重地告诉他:“你女儿患的是急性单核白血症……”应国荣差点瘫了!女儿住院的前期费用需10万元,应国荣夫妻只好卖掉房子,住到了一个亲友家的土屋里。时值隆冬,刺骨的寒风从四面吹入,让他们夫妻彻夜难眠。治疗3个多月后,女儿的病非但没有好转,而且病情加重。医院下…  相似文献   

11.
母爱无言     
我从来都不觉得妈妈有多爱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向她诉说的时候,她从不说半句话,只是默默地听,手里仍旧做她的活。得了奖回来,她只是微微看几眼.又去忙她的;哭泣的时候.她也不会问我为什么.只是悄悄地帮我带上门.又去干她总也干不完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继母     
牛车缓缓地停在自家院子外.赶车的父亲把我抱下来.那个穿着蓝大襟褂子挎着花布包袱的姨也下了牛车。我抓着父亲的衣襟走进了院子,父亲一边接过花布包袱.一边把我从身后牵过来指着姨说:“君儿,以后她就是你娘.来叫娘。”我赶紧往后缩.父亲又把我拉出来说:“乖,叫呀。”我憋气不肯叫.父亲急了.但还是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低头叫了声“姨”。  相似文献   

13.
爷爷和灵猴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个锥心刺骨的故事,事隔20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仍然使我泪流满面,痛断心肠。  相似文献   

14.
孙东 《陕西教育》2005,(6):51-51
我有儿子了!那一刻我简直欣喜若狂。我不喜欢女孩子.不是园为出于传宗接代的重男轻女思想.而是因为我觉得女孩子太爱哭.而我是最反对哭的。女孩子哭尚可容忍.因为他们是女孩子.可要是男孩整天哭唧唧的.那可就烦人了。所以.儿子大一点时.我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出男子汉的样子,让儿子学着坚强。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山     
丹江 《陕西教育》2005,(6):59-59
在父亲突发脑溢血的弥留之际.我才从数百里外赶到病床前。父亲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完全丧失了。但是感觉神经还能正常反应,当我们双手轻抚父亲的手心时.父亲从眼角里流下了两行辛酸的泪。至今泪滴仍在我面前浮动.它虚化著。扩大着.把我带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6.
我敢说“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如果不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就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经历了许多事后.能以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理解母亲时的认识。我还敢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嫌母亲“丑”。只是我们做母亲的不愿意承认罢了.只不过孩子们所嫌弃的母亲丑的地方不同罢了。有的孩子嫌母亲长相丑,有的嫌母亲衣着丑.有的嫌母亲语言丑.有的嫌母亲行为丑.有的嫌母亲灵魂丑……  相似文献   

17.
父亲     
不像祖父,父亲的身材极瘦小,眉毛却相当出奇,眉宇宽展若月亮。小时候,总觉得父亲的不凡。每到春节,好多人围坐听父亲评书的时候,我环视众人的眼,自然是矜持不过的,父亲的口袋里装着好多的故事,又极慷慨,随意掏出来送人。因此上学时,不凡的父亲的子女一定要门门功课超前才不辜负了他,  相似文献   

18.
女大十一变     
我感觉到,十一岁的女儿不像十一岁以前那样,她在变,她变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虽然儿子已经进入中学了,但在我眼里,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给父亲理发     
1998年的春天,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样,我被通知下了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