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埠传真     
南京市2006年新修订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以下简称《条件》)根据近年出现的新课程改革、加强新农村建设等要求,对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3个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职称评定)条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过去相比,新出台的《条件》除了继续关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外,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对申报中学高级教师,《条件》就明确提出必须“教学成绩显著”,要求其所教学生对其教学评价良好,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职称评定条件不再只是看证书、看论文数量,而是对素质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原因之四:大部分教师自身写作能力差多年来,我们不敢正视而又不能不承认这样的现实:大部分教师(包括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能力。从近年中学职评情况看,教师的写作状况令人担忧。许多省市的条例规定,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交5篇论文(含教学案例),其中3篇论文需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获省市三等奖以上云云。但是这些规定日趋软化,一些部门早就相机而动,在收取一定的费用后,刊发不合格的所谓论文,或廉价地发放各种获奖证书。客观地说,这些所谓论文中,70%以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且大部分文章存在基本写作规范的问题。在职称评定中听取意见时…  相似文献   

3.
学校职称评定后,虽然对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年来积累的问题较多,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有较多补偿因素,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论资排辈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职称评定带来的一些新问题,真正地体现注重实绩、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4.
近来,很多报刊纷纷报道一则“海南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不再是硬性条件”的新闻,据说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还说海口市部分教师对此举拍手称快:“以后再也不用为评职称而交论文发表的版面费了!”诚然,对部分教师而言,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许多老师整日忙于教学,无暇、无意写论文。但是笔者以为,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5.
纪继兰 《教育文汇》2011,(12):18-18
教师职称评定有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教科研论文。一些教师对此颇有微词,认为不写论文照样可以教好书。此话或许有几分道理,但却忽略了将教科研论文作为职称评定必要条件的几大好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经常发现在许多教育报刊上有一些面向全国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评选广告,这些广告打出的招牌一个比一个大,组委会大都冠以“全国”“中华”“中国”甚至“国际”等名称,论文出版单位也都是些国家级出版社,论文评审一般都要请出几个重量级的教育界知名人士或专家。最富有吸引力的广告词这样写到:本次论文评选组委会不收取评审费、证书费,购书自愿。获奖证书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看到如此诱人的广告,老师们能不动心吗?但事实到底如何呢?请看我校几个教师的遭遇。2002年3月份,我和几名教师看了在几本教育刊物上刊登…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教育部正与人事部一起研究新的教师职务条例,新条例更突出参评者的个人能力,论文将不再是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评审机制将变过去多个学科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单个学科的评议组,评议组由过去起决定作用转向咨询和监督。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职称评定办法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对论文是否算数这个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论文是否算数不是改革的关键,职称评定办法的改革应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彻底否定论文的作用决非明智之举。在“科教兴国”战略下,“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已是大势所趋,创新也将是今后教育界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9,(12):5-5
从今年开始,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不再受理申报人员提交的各种论文获奖证书,而是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关心学生和担任班主任,另外,申报高、中级教师职称的人员,必须通过说课评估一环。今年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强调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中,放到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上来。从今年开始,该市将降低教师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9.
作为镇教师职评领导组成员,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本镇教师的职称评定,即对照上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细则要求,对每位申报人员进行了量化考核。但是,在整个职评过程中,只是注重了知识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水平的实绩反映,而对师德考核则因难以把握,操作时一抹而过,没有放在应有位置上予以重视。这样,必然会导致一些人特别是青年教师只顾抓“实绩”,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四川教育》2006,(5):16-16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报》曾登载读者来稿《中小学教师职评应告别论文一票否决制》,文中作者列举了个别教师专注教学而无暇顾及论文,导致无法评上更高职称的事例.并辅以论文发表耗时费力、耽误教学为由.直斥论文一票否决制的弊端。笔者认为论文一票否决制的确存在着不足,但论文作为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简单地加以否定,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