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建类专业必须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通信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达到专业认证评估要求。本研究通过探究笔者所在学校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观点。同时,还对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中心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3年,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和环境与安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全院的实验教学和资产管理工作。目前,该中心拥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岛津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液相色谱仪、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获批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大学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多校区的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用房总面积达3358m~2。截至2018年12月,拥有实验仪器设备4500余台(套),总价值近4000万元,中心承担全校自动化等9个电类专业和机械等21个非电类专业电工  相似文献   

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产物。从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和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两大主题出发,阐述了"学生发展为中心、工程应用为特色、能力培养为导向、多元协同为抓手、虚实互动增成效、开放共享促辐射"的建设思路,并给出了温州大学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例,可为地方院校工程教育类专业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实践,围绕中心贯彻落实"质量工程"要求,秉承"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能力,促进创新"的基本理念,通过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科研软硬件平台和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三创型"复合高级经济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以及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浙江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1999年,于200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内C9高校唯一的能动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0 m~2,教学实验设备总资产2.49亿元,实验设备6974台套,开出100多个实验项目数。中心涵盖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方向和制冷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相似文献   

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矿冶工程化学类专业真实实验不具备和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中南大学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足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优良专业素质拔尖人才的任务,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开放共享机制的探索、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以及保障体系的建设等4个方面,探索了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心简介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类专业建立于1984年,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为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012年,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将电类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合并成立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并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简介中心依托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扬州农业环境安全服务中心,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等平台。于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32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3人。承担8门专业基础课和33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工作。年均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推动材料类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历,针对航空航天用材料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功能、建设思路进行阐述。从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改革及本科生培养角度出发,阐明了航空航天用材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特色,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更好地进一步实现共享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土木类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理念建设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完成多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虚拟仿真平台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强化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新工科"建设需求,提出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开展了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为基础、设计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多元化、层次化实验教学改革,形成了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学院平台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稳步提高,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为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起源于1984年设立的环境化工硕士点和博士点,在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整合环境化工、应用化学、化工机械等学科与专业后,于2004年成立本中心。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6000m2,拥有设备总值约4500万元,包括液质联用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40多套。中心设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室、物理性污染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以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依托绿色化工过程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和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以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工艺设计)、卓越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教学科研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创新建立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重点对架构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建设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4年,于2007年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十一五"期间立项的第三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心主要为农科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服务,面向学校与植物生产相关的6个学院19个专业的师生开放,主要承担着中心所属农学院等3个学院的实验教学任务。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矿冶工程化学类专业真实实验不具备和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足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优良专业素质拔尖人才的任务,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开放共享机制的探索、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以及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了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位一体"建设模式。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成立跨学院联合办公室,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具体实施实验室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多学院联合开展虚拟仿真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F0003
中心简介 广东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第二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率先成为经管类二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该中心由ERP实验中心(广东省IT类经管类重点实验室)和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广东省经济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组成,面向全院22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和14个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经管类课程开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我国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则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内容之一。2009年我校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因实验教学特色显著,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根据文化遗产类专业实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特点,本中心不断探索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总结出"五.四.三"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即"五个结合"、"四个层次"和"三个效应",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