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粳稻新丰6号在2014、2015两年黄淮流域粳稻区试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结构特征及高产栽培措施,为明确成产的关键因素并充分挖掘其高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丰6号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较强正相关,但与穗总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各产量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0.598 0)千粒质量(0.545 0)有效穗(0.528 2)穗总粒数(0.405 7)穗长(0.1148);最终效应为:千粒质量(0.5244)结实率(0.5181)有效穗(0.3107)穗总粒数(-0.1964)穗长(0.101 0).该品种的理想产量结构为:穗长16.835 cm,有效穗315.714万/hm2,穗总粒数152.524粒,结实率81.571%,千粒质量26.191 g,期望产量可达10 707.310 kg/hm2.在栽培实践中,应确保在有效穗达到320万/hm2的基础上,加强中后期水、肥、化控管理,促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它们在高水平上协调优化,实现该品种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2.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成产效应,为实现水稻高产育种持续发展与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2015—2016两年水稻区试的16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最优回归、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参数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在育种实践中,选取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每穗实粒数多的性状,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促早发、成壮蘖,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夺取水稻高产.14个农艺性状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024%,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新稻89、福稻018、苑丰136分列前3位.基于8个主要农艺性状将16个参试品种聚为4个类群,第Ⅱ类(艺稻206、信粳1787、苑丰136)属高产类,并依据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近年来河南省大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13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1 6),其次是穗粒数(r=0.254 1),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r=-0.094 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有效穗与产量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82 1.增加有效穗数,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前期育成的8个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KZ108与KZ101,KZ111,楚粳27这3个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着粒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有效穗与着粒密度、千粒质量与结实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品种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KZ108,KZ110,KZ106,KZ104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1个水稻杂交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株高一次分枝数穗长有效穗数着粒密度穗粒数抗倒伏系数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因此,在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注意选择生育期较长、粒重及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37个,对水稻籼粳亚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37个引物共扩增354条带,其中特异性带206条;UPGMA法把籼稻和粳稻各划为1支,海南野生稻和茶陵野生稻与粳稻聚为1类.通过对籼粳稻特异带的统计,发现野生稻带有部分籼型血缘,且海南野生稻的籼型血缘多于茶陵野生稻;籼稻9311带有部分粳型血缘.结果表明,ISSR标记适用于水稻籼粳性和广亲和基因的判断,并可据此选择含粳稻血缘的亲本应用于杂交育种中,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日本引进的125份稻种资源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播抽期以90~120d的居多,占总数的90.4%;株高变化幅度在60.5~197.4cm之间,偏高株型主要集中于籼稻和爪哇稻;穗长变幅在9.54~31.86cm之间,总趋势是爪哇稻>籼稻>粳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幅度在8349.26~2571.05kg/hm2之间,最高为粳稻W132(越光),平均8349.26kg/hm2.筛选出W132、W155等24份材料在株型、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农艺性状较为理想的优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夏玉米授粉15 d之前千粒质量增长缓慢,授粉25 d之后籽粒灌浆积累逐渐加快,授粉30 d籽粒灌浆积累速度最快,随后逐渐降低.拔节前单株干物质的累积比较缓慢,低于对照T4(传统耕翻),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始单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加快并且高于对照,质量增加比与单株干物质的累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期株高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拔节始株高渐渐追上并超过对照.产量性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的提高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T1(立茬免耕)、T2(立茬秸秆覆盖免耕)、T3(灭茬秸秆覆盖免耕)产量比对照T4分别增产10.55%、12.24%、7.48%.苗期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但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发展对土壤的抑蒸作用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偏粳),在湖州市种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的推广种值,分析了"甬优538"在湖州市机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形成并总结出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8个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T1、T2、T3、T4和T5共5个施肥水平,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增加,各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5个氮磷钾施用水平下,偃展4110平均公顷穗数最多,百农AK58和百农307较多,周麦18、周麦22和百农201较少;穗粒数变化相对较小的品种有偃展4110、百农307、百农AK58、周麦18、华育198和周麦22;周麦22千粒质量较高,且比较稳定.百农201、偃展4110和百农307产量均以T3最高,百农AK58、百农207和华育198均以T4最高,周麦18和周麦22分别以T2和T5最高;百农307、百农207和周麦22平均产量较高,百农AK58和偃展4110较低;在40个品种与施肥水平组合中,"T4百农207"产量最高,"T5偃展4110"最低.施肥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在小麦栽培中,应合理控制施肥水平,最好通过"减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综述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施肥水平及穗、粒结构等因素的关系,认为适当的肥力水平、生育期及穗、粒结构利于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综述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施肥水平及穗、粒结构等因素的关系,认为适当的肥力水平、生育期及穗、粒结构利于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2018年6~10月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的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南关村试验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主推早熟、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陕单636、郑单958和陕单8806进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的适宜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千粒重、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双穗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穗行数、生育期影响不显著.密度从45 000株/hm~2到75 000株/hm~2,产量增加,但当密度达到90 000株/hm~2时早熟玉米增产,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均减产.千粒重、行粒数、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穗位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双穗率显著降低.因此,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密植,密度可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密度不宜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更适宜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32个品系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分蘖成穗率、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7个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3.0,5.0g/L的NaCl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而其它4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7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密植对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计6个密植条件,以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5 500株/667 m~2条件下的单株产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玉393在不同密植条件下的单株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长、行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穗长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显著,秃尖长、穗粗和穗行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的穗长与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长有显著差异,5000、5500株/667 m~2的穗长与6000、6500株/667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下的穗粗与6500株/667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5 500、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4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各密植条件下的秃尖长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商洛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正大658、兆玉951、万瑞6号等6种玉米品种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株高、穗位高、果穗性状、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聚类分析对供试品种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果穗性状(穗长、秃顶长度、穗粗)、不同部位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聚类分析,供试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可分为两类,兆玉951、登海11、秦鑫1708、安森7号为一类,是高产品种;正大658和万瑞6号为另一类,是产量较低品种。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低纬高原气候下,将3个不同原产地的12个烤烟资源进行种植,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其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根据其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初步可分为Ⅰ,Ⅱ两个大类.美国引进与云南自育的烤烟种质资源同属第Ⅰ类,又包括I1,I2两个亚类.两个亚类相比,主要差异表现在生育期的不同,株高、茎围和叶长仅从平均值的对比上有差异,而叶数、节距和长宽比则几乎没有差异.从生育期来看,与Ⅰ1亚类相比,第Ⅰ2亚类(包括GL939和RGH4)表现为,大田移栽至烟株各个生育期均有提前,移栽至团棵提前1-2 d,现蕾期以后每个生育时期都提前8-12 d,整个大田生育期提前约8 d.津巴布韦引进烤烟种质资源属于第Ⅱ类,其生育期表现为大田移栽至烟株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较晚,团棵期推迟1-2 d,现蕾期以后每个生育时期均推迟10-15 d,整个大田生育期推迟10-15 d.其农艺性状表现为高秆、多叶、节距稀,叶片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条件下,以夏玉米BN 183为材料,采用玉米花粉离体高温处理的方法,于散粉前将雌穗套袋,散粉期采集玉米花粉并对其进行高温处理,模拟自然条件下花期高温,研究其对夏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温度处理(32℃、35℃)和4个时间处理(10、30、60、90 min),测定了秃尖、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穗部性状.结果表明:温度、处理时间及互作对夏玉米穗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2℃和35℃下随着花粉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穗部性状受到的影响增大,表现为秃尖增长,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下降.在同一处理时间下,35℃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较32℃处理大.  相似文献   

20.
为对棉花区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将参加新疆自治区2008年棉花品种区试(早中熟2组)的11个品种包括早熟性、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2%,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以各因子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品种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列前3名的依次为40428,THK-331,锦科255,它们高产优质,综合表现突出.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将11个供试品种从早熟、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4大类.第Ⅰ类有THK-331、40428、K-263、锦科255共4个品种,属较高产、中上质类品种;第Ⅱ类含99-6、M2、中49(CK)3个品种,为中高产量、中质类品种;第Ⅲ类有康地3052和99-9两个品种,为中产量、中下质类品种;第Ⅳ含X11006和9816两个品种,属高产、较优质类品种,并指出各类品种的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改良目标.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