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只有沉入文本语境,才能探索其言语的内涵,完成语言的复原、感知、内省、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关键词语追索、情感诵读体会、多媒体辅助、演绎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语境,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邱育平 《新教师》2019,(11):41-42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词语的内在涵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体验中理解词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言语品位。一、唤醒表象,触摸词语温度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是直观形象思维,他们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往往取决于生活表象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元件,没有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然而,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往往表达出它特定的含义,传统的就词解词、依句释词的方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所得就显得非常有限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领悟,具体地说,是对语言中词义、句子的理解,并上升为文意的准确把握。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揣摩揣摩词语的含义,特别是一些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组合离不开词语,一部分词语在语言组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准确而尽可能深刻地感知这一部分词语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理解词句的意义,更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甚至成为解读整篇文意的一把钥匙。1、准确把握和辨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篇文章是由许许多多的词缀连而成的,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些词语,准确地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5.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呢?我认为,词语教学要走出“就词解词”的误区,而应该“还原语境,理解词语”。因为语境和理解词语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还原语境可以将词语融入到特定的语境中,使学生一接触到词语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立体形象的画面,从而使词语教学显得更加鲜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还原语境,进行词语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词语是最活跃的语言单位,苏教版教材课后练习题中经常出现关于词义理解和感知表达效果的题型。很多学生由于语境变化,对词语的感知与理解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必须要借助语境资源,深度感触词语的内在含义。教学过程中,应描述语境,强化学生的深入感知;深入语境,引领学生的提炼概括;化入语境,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7.
一篇文章是由无数个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这些词语,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才写出来的。它们从作者的笔下流泻出来,就已经不再仅仅是汉字,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加以引导品味这些词语,那就不能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思想,语文课就显得那么无味无趣无声。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无不是从文章中挖掘关键词语,层层推进,通过朗读、品析、运用,让词语教学犹如一枝红杏从课堂中显现出勃勃生机,带来了语文课堂的春天。一、读一读,展现词语的生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话一点都不假,如何让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魅力,强化词语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的词语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词语教学。一、学会品味,触摸词语情感词语是有温度的,它用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可以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语是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基本平台。所以,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也是作者表达思想内容,传递情感的有效载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意思,它甚至带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准确理解词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语境帮助学生灵活理解词语。如借助文本创设语境,在对话中推促词语理解;借助对比创设语境,在比较中推促词语理解;借助拓展创设语境,在延伸中推促词语理解。  相似文献   

11.
联系上下文语境教学词语是优化词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文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例,从沉入语境品读词语;激活经验意会词语;比较联系辨析词语;还原表象探究词语四个方面就小学词语有效教学策略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理解课文中语境意义及其表达效果的练习,约占现代文讲读课课后练习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练习大都要求学生通过把题中圈定的词或语句与别的词或语句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加以取舍,体会和理解课文语境中词语运用的准确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而在传统教学中,对课文语境的解读,只是从语义的分析来理解语境的意义及其特殊表达效果。这样,语境中活生生的语言现象被分解成”因为-所以”(因为词语的语义发生变化,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的机械模式;学生以这样的模式去解读语境,常常只是囿于练习所提出的问题为回答而回答,却未能真正感受到语境中语言运用技巧所产生的艺术力量,更未能从中吸收语言的营养,应用到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实践中,实现知  相似文献   

13.
词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小学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对于语文课堂上一些词语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领会教材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实践,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词语,使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意趣、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结合语境理解语词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词原来的意思已被转化、引申,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分析,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心态、性格等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一、结合语境理解语词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词原来的意思已被转化、引申,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分析,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心态、性格等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结合语境理解语词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词原来的意思已被转化、引申,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分析,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心态、性格等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如果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关于重要词语的考查,往往不是考查词语本身的含义,而是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因此,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重要原则。那么,如何结合语境理解现代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相似文献   

20.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题旨,对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文章,可以从普通意义层、具体意义层和情感体悟层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词语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