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废弃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300℃、500℃、700℃)制备玉米秸秆生物质炭。通过热重分析(TG-DTG)、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温度下烧制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样品,进行热学性质和结构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玉米生物质炭的表面官能团逐渐减少,得率减少,炭化程度升高;随着烧制温度的上升,玉米生物炭的微晶炭转化率升高,并且炭表面的空隙变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在高原设施温室中生物炭的施入对土壤的温度、含水率、pH值以及对设施园艺作物生长的影响,该试验选择了以玉米秸秆、花生壳和水稻秸秆等为原料的3种生物炭制品,同时以施入羊粪、复合肥以及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CK)。分别在辣椒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温室土壤的温度,但对温室土壤含水量和pH值的影响不明显,而生物炭施入对温室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适宜在设施温室中进行生物炭推广,以改变土壤性质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3.
生物膜、贝壳、骨骼组织等天然生物系统,能根据环境信号形成多功能、多尺度的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集合体,比如骨骼,就是由矿物质、活细胞及其他物质组成的矩阵。  相似文献   

4.
秸秆、稻壳、食用菌基质等农林废弃物现在都成了宝贝。在辽宁省岫岩县洋河镇,这些垃圾被装在可移动式的大铁炉里,经过一天一夜焖制,第二天竟变成了黑黝黝的生物炭,再经过加工,成为炭基缓释肥、土壤改良剂和炭化生物质煤。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尤其是生物炭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近年来备受关注。生物炭具有负  相似文献   

5.
以陶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群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首批资助的群体之一。自2000年以来,该群体在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其中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论文3篇,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陆地碳循环、区域多介质模型及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6.
化学联系是昆虫同种个体之间及与环境其他生物之间最普遍的联系,起到信号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可以是挥发性的。昆虫行为与挥发性物质的关系是化学生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在昆虫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挥发性化学信息物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及昆虫的嗅觉感觉机制,在应用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昆虫危害的根本原因,从而有助于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桑蚕业废弃资源蚕沙为原料,通过蚕沙基本成分测定确定最佳种龄蚕沙,再通过炭化活化两步法制备得到蚕沙基生物多孔炭。结果表明,2龄蚕沙更适合作为多孔炭原料,由SEM和ASAP表征结果可知,经碳化活化后,在ACSM表面形成蜂窝状的介孔,且出现类石墨化结构。表面积由原来不到10 m2/g提升到1174.5 m2/g,且含有丰富的微中孔,微孔率达51.8%,说明有蚕沙制备得到的多孔炭具有较好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这不仅解决了蚕沙堆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还促进了蚕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生物质多孔炭的制备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面积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就在于它能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比如说一株活着的植物,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吸进日光能、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物质,同时还不断放出热能、水、二氧化碳和氧气。这种物质交换一旦终止,生命就死亡,而生物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土壤是我们生存的根本,给我们提供各种生活资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生物炭的研究更加的深入,近年来学者致力于研究生物炭对土壤产生的肥料作用,以种植出高产量的农作物。本文就生物炭的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土壤的作用,并展望生物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该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松材线虫的生物毒素及制备方法,属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本生物毒素的生产菌株Pseudohalonectria adversari(aZ D1)。Z D1通过液体和麦粒固体培养后,从代谢产物中提取有效的水溶和脂溶性物质制备成杀线虫生物毒素。本技术对松材线虫有良好的毒杀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一种防治松材线虫的生物毒素及制备方法(专利号:03135132)一种污染水体净化水生植物的筛选及快速繁育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79641)该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水体净化水生植物的筛选及快速繁育方法,属于环境生态治理工程领域。首先对污染流域水生植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兰州地质研究所建立于1956年。兰州地质研究所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点,重视岩石圈中的生物地质作用及有关矿产的形成机理。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磁性地层学)、原油孢粉学及藻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特色。其它研究领域还有:环境地质学(古环境与古气候)、放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阔的工艺技术,它可以改善被包裹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外观、表观密度、溶解性);提高物质的稳定性,使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改善被包裹物质的反应活性、耐久性(延长挥发性物质的贮存时间)、压敏性、热敏性和光敏性;减少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屏蔽气味;降低物质毒性;根据需要持续释放物质进入外界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将初中、高中分校而设。初中与高中之间缺乏交流,高中老师不太清楚初中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很易造成教学上脱节的现象。笔者曾任初中自然科学,现从事高二生物学教学,深感如何处理好高二生物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衔接,从而使高二学生能进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是每个高二生物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一、熟悉初中课程,保持教学的连续性比较高二生物教学与初中(自然)科学教材,其中生物学核心内容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等在两个学段都有安排,但在内容层次上是递进的。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以…  相似文献   

14.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以下简称PAH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芳香化合物。经长期研究,发现多环芳烃其对环境、土壤有持久地污染,不易降解并且十分容易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的致癌及致畸性或致突变而引起了广范关注。美国因多环芳烃对人及生物的致癌、致畸性,在土壤及环境中不易降解及长久地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将其定义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对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湿地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的VIP维普中文期刊网1989年~2003年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自1994年~2003年间,以三江平原为关键词,同时包括挠力河和别拉洪河等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湿地公开发表的湿地研究论文为对象,分别对其加以分析归类.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该区以湿地农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主;中后期以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变化为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和流域治理领域研究明显加强;2000年之后,从资源开发到湿地环境变化、湿地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湿地结构、功能、湿地评价、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湿地保护和管理等各项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论文对三江平原湿地科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内容及其在国内湿地研究中的地位作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南美洲古老农业文明孕育的暗色肥沃土壤引发了全球生物质炭研究热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过低温热裂解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炭并施用于农田土壤中,是一种新的土壤可持续管理途径,且服务于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与生态农业。我国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炭基肥制备与施用技术已经形成,土壤增碳与农业增产、减肥、增效潜力显著。大规模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的推广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生物质科技与工程。该科技服务于中国巨大的生物质废弃物治理和土壤改良、化肥减量及绿色农业等需求,这一学科领域尚待系统整合和提升。文章提出,研究生物质炭的有机质组分、结构、性质与功能的表征与有机质-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是未来土壤可持续管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问题将揭示生物质炭对于农业生命的系统健康及绿色农业的巨大价值,也进一步彰显了土壤学服务于中国农业可持续管理与生物质产业融合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太赫兹(Tera Hertz,THz)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又称为太赫,或太拉赫兹,通常用于表示电磁波频率。太赫兹是一种新的、有很多独特优点的辐射源;太赫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将涉及量子力学、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化学、神经学、信息学等广泛领域。目前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波谱技术构成了太赫兹应用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远红外之间。由于太赫兹能量很小和极强的穿透性,它不易对物质产生破坏作用,所以与X射线相比更具有优势。太赫兹波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通信、医学、环境、国防、军事等领域,该技术应用给新时代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发展机遇。现代物理学解释万物在微观世界的最小单位即量子,皆呈现"波粒二象性",一切物质在微观世界均呈现高频振动波状态,由于共振频率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物质。人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也自然适合这一宇宙法则。根据人体细胞生物波频的混乱是仪器检测疾病的依据之一,所以通过太赫兹波作用,生产一种对人体生物波的同频共振,从而修复人体生物波,用以达到疾病的治疗也是目前科学研究方向,即量子波疗法,如音乐疗法。我们研究中发现大概振动为10~(10)-10~(14)的频率,约9.34微米波放射源的量子能量物品具有对人体产生一种助稳现象,并且其中可以简单又直观地体现很多量子特性,比如:量子纠缠效应等。该频率相对人体和生物是有益的能量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3)
水体富营养化事关重要环境安全问题。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当水生态环境中生物有效磷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时,有机磷(OP)矿化水解就成为了IP的重要来源。磷酸酶作为OP转化的重要媒介,参与有机磷的代谢,在有机物的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磷酸酶的种类及功能,以及河流、湖泊中磷酸酶的研究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大石河6个采样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并分析其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腐殖化指数(HIX)等定量指标特征。结果表明,大石河水体中以腐殖酸类物质和富里酸物质类为主。所有水样中的荧光指数都大于1.7,各点DOM来源属于陆源和内源混合,说明工业废水的排放,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污染物质的输入,加剧河流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