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把教师和学生从唯一的教材引向了阅读的海洋,完成了语文教学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蜕变,打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单调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妙趣横生的语文生活。但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后,学生的阅读量剧增,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一直困扰着许多实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汇报的方法,能激发学生主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套用此理,让学生乐于写话、善于写话的锦囊妙计也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学生难以形成较好的语感;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知识贫乏可怜,写起文章更是捉襟见肘;没有高品位的阅读,学生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基于此,为了打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先读后写、读中说写成为我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年多的实践,我收获了诸多精彩,现把我的点滴做法倾诉笔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一、拓展阅读,增长见闻,使学生有话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总是低头遐思,不愿积极主动回应老师,这是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狭窄,生活条件局限所导致的,故而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见闻,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交流的环境中有话可说。笔者在进行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一方面根据生活的实际状况列举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让学生有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这些都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互动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从中可以发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趣,然后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写话教学,充分保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写话教学本质上来看,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字词基础作为支撑。让低年级写话"乐"起来需要语文教师立足学生,设计写话活动。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于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语言,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生活,成了我语文教学中不可懈怠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现在学生的阅读量偏少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的:"课外阅读对语文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可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让阅读点亮孩子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只引导学生关注人文主题,还要关注文本的语用主题。知识的习得需要有方法,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需要经历"在学习课文时认识它,在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巩固它,在习作过程中运用它"的过程。所以,备课时,需要有单元整体设计的思想,让这一项能力的形成贯穿在导读、课文阅读、丛书阅读、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文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让学生会写自己想说的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绘本阅读,是使学生产生写话愿望和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当悉心导读,让学生爱上绘本;相约阅读,让学生期待绘本;挑选分类,让学生仿写绘本。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支柱。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那么读书的作用则不言而喻。我深信:教学生一年,为学生想十年,为祖国想百年!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气魄着实令我震撼,但更多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我是否抓住了"阅读"这条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是否也受薄薄的一本教材的限制,而忽略了真正广义的阅读。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话语;只有阅读,教师才能够给学生一个可以仰视的身影;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成为教师。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大量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学习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同时也非平地起高楼,应该"从一年级起步,从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开始,在口语交际、识字、朗读教学中发展语言"。那么,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训练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借助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张扬的个性、师生间默契的实践历练,让学生在"言"与"意"的转换活动中呈现表达的智慧,使其拥有智慧语言. 一、教师解读文本,拥有文化底蕴 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这种灵气来源于文化的积淀.它需要教师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以逐步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用自己的言语智慧来熏陶、感染、影响学生.但并不是说只要拥有文化底蕴,就能培植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同济学校一直提倡"扬帆书海,做最美老师,当最美学生,办最美学校"。可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有个困惑:怎样才能结合教材让学生实现大量阅读?怎样将阅读策略迁移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呢?《人民教育》上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专题让我们找到了答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把学生自主阅读和大量阅读摆在语文课的首位,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扎扎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教育》2015,(9):69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低年级写话的目标:"对说话写话有兴趣,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表述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作为语文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从各方面努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说话时常常头头是道,而写话的能力即很一般。那么,如何指  相似文献   

19.
有句话这样说:"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的确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对生活进行具体的感悟,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性作文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最终达到相应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教学过程中,主题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做到阅读,阅读,再阅读。在茫茫书海中,学生读书不少,却缺少同一主题的阅读活动,少的是有主题的阅读。主题阅读教学主要以"一主两翼"的形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多方面的接触中找到读的乐趣,在享受阅读中,有了深层次的积累,让学生通过积累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实现学生与好书为伴,以书籍为载体,在其中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健全自己的人格。一、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教材是教学的例子。"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教学范例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快乐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