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集团是近现代民事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条件,反之,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有了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我国民事诉讼中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队伍远未形成,鉴于此,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是程序保障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程序的规定上过于原则,导致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弊端。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应规范再审诉权,规定再审之诉的主体,再审案件的范围,再审事由,再审审级,次数和期限。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对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具有不客忽视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我国吸收这一制度合理因素的必要性及借鉴这一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若实行谊制度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刑事审判模式中,法官和当事人有不同的诉讼地位。在对抗式审判模式中,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法官处于消极公断的地位。在审问式模式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处于消极地位。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民族心理是造成法官和当事人在不同的审判模式中处于不同地位的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的审判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逐步提高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角度而言,法官自由裁量权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主要包括案件类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民事诉讼基本模式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关系。在不同类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法官享有不同的自由裁量权;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方面赋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又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重要的指导原则;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运行的结构性空间,不同模式下法官自由裁量权运行状况不同,同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行状况也是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从民事诉公模式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民事诉讼的三种模式;我国民事诉讼模式选择的依据及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过程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保障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诉权底线。西方法治国家从意思自治的私法理念出发,经历了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到当事人主义模式的嬗变,捍卫了宪法的人权精神,推动了民主和法治的进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3年12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已正式纳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序幕正式拉开。是否能够用程序正义的理念来指导改革的方向,用维护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权来统领民事诉讼制度,是决定这次立法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事人投诉无门难题等不正常现实情况,本文从审判权屏蔽民事诉权的现实困境切入,论证了民事诉权与民事审判权的不同属性定位,作为民事审判权的权源之民事诉权的本质是私权,而民事审判权并非纯粹公权力.因此,必须确立"不得拒绝裁判"原则,启动能动司法,树立民事审判权对民事诉权倾斜保护的理念,有诉必理,在司法技术上切实解决当事人投诉无门和"民事审判权拒绝裁判"的难题,保障广大当事人的诉讼人权.  相似文献   

10.
审核认定证据是法官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活动,也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决定性步骤,它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法官确信为视角,对我国民事诉讼进程中法官审查认证的原则、规则、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司法权威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司法权威的树立对于法官管理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法官具有一定的独立地位;法官专业化和精英化;法官高薪制;法官严守职业道德。针对我国法官管理机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必要加以完善,以维护司法权威,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目前以"二元论"作为通说,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把诉权视为审判权的产物、无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等,造成一些侵犯当事人诉权的现象.这需要从理论上对诉权做出准确定性,建立起诉权人权化的思想,真正重视当事人及其诉权,从而实现从法官公正到法律制度的公正.  相似文献   

13.
诉讼权利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由于我们传统上受“重实体 ,轻程序”观念的影响 ,对实体权利关注较多 ,而忽视程序性权利 (诉讼权利 ) ,认为诉讼权利处于辅助地位 ,在“程序正义”日益强调的今天 ,对诉讼权利的价值作一探讨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角度看,诉对当事人的价值有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分,其产生基础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和主体中心正义观。当事人之诉除了追求实体价值之外,还注重追求程序价值。对此,在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以诉的价值为一个独立视角,紧密关注诉对当事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谨慎设计对诉的处理程序,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刑事诉讼制度背景下的程序性裁判可分为“法定的程序性裁判”和“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法定的程序性裁判”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权而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选择的程序性裁判”对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更具有意义。我国刑事程序中缺失“法定的程序性裁判”,而对于“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来说,裁判对象范围狭小、机制残缺应是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程序正义在民事诉讼中被更加突出地强调,但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抗辩制假设的那种抗辩双方能力基本平衡,程序上的平等就必然指向实体权利平等的前提,在实际运作中却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审判权的缺位.通过审判以及司法主导有效解决社会各种复杂纠纷,主动填平这种法律的沟壑,努力做到案结事了,真正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司法腐败与法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联系。诱发司法腐败的法官因素主要在于法官专业素质低、道德品质差以及现代司法理念缺乏。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包括法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法官教育培训制度存在问题,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因此,应严格法官选任条件,规范法官选任程序,加强法官教育培训,健全法官职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官道德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二者之间又有诸多的联系,要想司法公正,法官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屏障,因此,对法官道德水准的要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