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实体形式,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区域文化的形成出发,在经济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作用下使区域文化演变成产业文化,促使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并最后推动产业文化转变到集群文化,再在集群文化中培育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本文从文化演变的路径揭示了产业集群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府培育与引导区域文化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潍坊地域文化极具特色,其中以风筝文化、年画文化、农耕文化、奇石文化等最为著名。近些年来,潍坊市涌现出了许多特色的产业集群,如风筝产业集群、年画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奇石产业集群等,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产业集群伴随地域文化而生,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由地域文化催生。从地域文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催生集群要素等方面入手研究潍坊特色产业集群产生的机理。并以风筝产业集群和奇石产业集群为例进行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助推京津冀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而地域文化生态又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形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文化学中常用的民族志和知识考古方法进行研究后认为,地域文化生态对京津冀远程教育协同发展软实力形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地理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凝聚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二是地域创新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感召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三是地域共享文化生态对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行动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指出,软实力正是京津冀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具有地理边界约束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洛舍钢琴产业集群文化现状及文化战略,试图揭示文化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取得对企业集群建设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品牌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地理优势,并结合相关企业的管理优势可以使地域品牌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文中以通化人参品牌的建设为例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区域品牌的建设,以此促进通化地区人参产品的品牌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品牌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地理优势,并结合相关企业的管理优势可以使地域品牌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文中以通化人参品牌的建设为例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区域品牌的建设,以此促进通化地区人参产品的品牌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鹏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120-122
产业集群是构建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选路径,它具有经济性,能够发挥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基于产业集群的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重视环境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型产业集群平台;着力打造基于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力;强制性地培育特定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节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福建文化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福建地域特点造就了地域文化,形成了福建文化的地域特点。在这个文化区域里,它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发展又反作用于文化。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区域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作用,是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为根本;而区域民族文化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灵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总是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我国的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相适应,这严重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和区域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发展企业集群能大大提升区域竞争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措施主要有: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培育完善的生产网络组织;完善政府职能,扶持集群的发展;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提升集群竞争力;培育区域创新系统,增强企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采取这些措施来发展和完善企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山东的区域经济与以齐鲁文化为主导的区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文化因素与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提出文化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以实现山东文化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的中小企业集群在数量、规模、竞争力、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水平、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坚实基础,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是推进集群良性发展和扩张的必然选择,积极吸引外资是实现中小企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地方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是对集群发展的强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食品文化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中华食文化具有多元性的时代内涵,并深入分析了该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影响,借鉴"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从企业文化发展基本假设、理念认同与规范、各种形式的产业符号三方面构建了产业文化模型,结合四川、上海两个典型地区的食文化发展特点,归列出不同地域食品产业体系的范式,最后对食品产业体系的文化整合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山地区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与地域文化建设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四个方面提出文化建设视野下保山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明清江南士女结社主要集中在杭州湾沿岸、太湖流域、安徽的桐城等地区。其活动多是文学上的诗词唱和,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结社活动附着于男性文人结社的边缘,没有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使她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内外关于企业聚集竞争优势形成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系统构建了分析企业聚集竞争优势形成的基本构架,并具体探讨了包括专业分工互补机饲、交易费用机饲、知识外部性机饲、竞争合作的协调机制和人文网络的信任机制在内的企业聚集竞争优势的五大形成机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永康模式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了地域文化对产业扣经济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寻求建立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农业大省 ,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企业集群已经初露端倪 ,主要有五种类型 :传统手工业型、资源依托型、乡镇企业型、种植业依托型、新兴开发区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区域竞争力不足 ,现有产业组织形式与企业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不适应 ,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构建企业集群 ,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与企业自发相结合 ,营建学习性区域 ,培育地方化的企业网络 ,加快集群的技术提升与结构调整 ,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柠檬市场” ,依托高新技术园区 ,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福建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民营企业要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应从战略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