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不少亮点,包括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与教材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等,这些新的变化给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有必要对这些挑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与其他各学科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突出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些课程特性,这是对传统课程实施观念的挑战和巨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只要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加以灵活运用。学生的多元化和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也应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中间。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没有固定的教师,普遍感觉到课程资源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结构中新的课程门类,需要有新的资源系  相似文献   

4.
吴贵君 《湖南教育》2005,(20):27-28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笔者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的目标与内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科课程都有很大变化,这对精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九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目标,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自由的创造空间,开展丰富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它的正常开设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建立层次化的课程资源框架,对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以发掘资源;建立基地,充实资源;选择方式,活用资源等三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层次化构建,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课程地位”、“课程形态与组织形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教师角色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它的正常开设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建立层次化的课程资源框架,对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意叉.通过整合以发掘资源;建立基地,充实资源;选择方式,活用资源等三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层次化构建,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 ,都有自己的认识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变化日速 ,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 :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课程的开设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及相关的现成的参考材料。这对于习惯了单学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真正使得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ose factors which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signing new curricula. Quality factors include: participation, methodology, contents, start-up conditions. The qua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a key factor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vailable, and also affects the teach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从苏格拉底将教育的目光转向对人的重视,到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教育,到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再到柏格森、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以及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正是在不断追求对于人的关注和重视、不断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完整发展的过程中逐  相似文献   

13.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观是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前提。课程观制约科目设置和课程类型选择,其意义在于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课程区别开来,从而为其人才类型与其他人才类型区别开来奠定基础,促进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欧洲教育》2013,45(1):90-111
In 1964, The Schools Counci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purpose of organizing the review and reform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 England and Wales. An organization of teachers, local education officers, and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the Council also provides a meeting ground betwee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works closely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It seeks to operate as "a free association of equal partners representing all the principal education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7.
教学激励与新课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激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一般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激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关乎人性的基本要求,对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自1999年9月起,本刊陆续刊登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专题文章,其中既有理论性的,也有实践性、应用性的、许多专家、学者、第一线教学工作者对此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对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认识的深化,对上述问题,事实上人们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本刊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人士发表高见,以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9.
20.
《欧洲教育》2013,45(3):38-48
The student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ceive an education useful to them after their return home, or does it do them more harm? The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Foreign Offic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replies to Uwe Bork's critic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