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父亲     
袁传伟 《师道》2003,(3):54-54
父亲与世不争,淡薄名利,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仍专心致志地教学,那种人生的超脱和洒脱,每每忆及都令我由衷地佩服。父亲是1949年就走上教育岗位的老教师,而且还是故乡小镇那所小学的主要创办人。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时办学的艰难:破祠堂、土垒课桌、油印课本,而且没有工资。他和同事们的年收入是学生家长们自愿付给的几斗大米,这与义务教学并没有两样。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待遇,用现在标准衡量简直不可思议,却丝毫没有削弱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教学热情。父亲视艰难创业为荣,以教书育人为乐。其实,当时的父亲完…  相似文献   

2.
又是想家的时候……(又:表示经常。为什么经常想家?悬念陡生。开头一句,定下了忆父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沉)一推开窗,细雨随风飘来,连结了我与父亲的世界。(雨天,容易勾起思念。思念也如雨丝绵绵?)小学的童年,在山村那所破烂的房子中度过。那时的我,只把 aoe 背过没完,数学却是一片空白,什么加减乘除全然不知,也一概不管。还好,能让父亲高兴的——也仅仅是语文老师在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先父姚雪垠百年诞辰。100年前的10月10日,父亲生于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城西50里偏僻的不足百户人家的姚营。因为村子周围筑有防御土匪的高土墙,村子又叫姚营寨。父亲的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1947年有一天在纽约,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家,发现母亲在哭,而父亲吸着烟斗,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原来父亲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制造模型,不但把多年的积蓄用完,还向银行和朋友借钱,背了一身债。我们不得不卖掉我们的公寓和家具。 父亲自从2岁起就梦想发明一架人人无须受训练就会打的中文打字机。关键在于重新把汉字分类——不用康熙部首——进而发明一个便利的键盘。1931年,他36岁时。他以为已经把这问题解决了。他从上海到美国去和工程师研究打字机的设计,回国的时候钱用光  相似文献   

5.
琐忆父亲     
我从农村来,有个山里娃最爱的“土爸爸”,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但这并不碍父爱的主题。相反,纯朴的父子情中倒有几分清淡的泥土香。昨夜又梦见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去植树……小时候,父亲是我心目中的神,满头满脸沾满黄土的神,真的,无论什么问题,我都可以从他那带土的胡须下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是先父姚雪垠百年诞辰。100年前的10月10日,父亲生于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城西50里偏僻的不足百户人家的姚营。因为村子周围筑有防御土匪的高土墙,村子又叫姚营寨。父亲的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也如20世纪新旧中国百年沧桑一样,可谓命运多舛、多灾多难。但父亲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幸运的一生。父亲一出生就经历了第一道生死关。他虽然生于地主之家,但家道已经败落。父亲有两个哥哥,母亲不堪承受生活的重担,决心等第三个孩子一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就塞进尿罐淹死。当时,家乡溺婴  相似文献   

7.
熊秉明先生是我国现代数学先驱熊庆来先生的次子,法国著名学者。抗日战争期间从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后公费赴法国留学。先学哲学,后学雕刻,是著名的雕刻家和美术评论家。原任巴黎大学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已退休)。本文是熊秉明先生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而作,由熊秉明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推荐给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8.
新闻背景:2002年2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同志将2001 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了王选、黄昆两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李延良 《老年教育》2014,(12):32-33
<正>2008年10月11日,家父李光友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享年86岁。6年来,父亲崇尚耕读、修德治家、和睦邻里的家事家风,时常再现于梦中,闲暇沉思,心念传承。父亲9岁进入乡国民小学读书,14岁帮祖父支撑家庭,26岁家乡蒙阴解放,开始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当会计,其间多次被抽调去外村外乡处理账务,参加助征和统购统销工作。1951年随县民工大队去沭河工地管账。  相似文献   

10.
韩子华 《老年教育》2008,(11):13-15
几十年来,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韩复榘的笑话,比如什么“行人都靠右边走,左边留给谁?”什么“没来的都举手”、什么“连中国的英语也不懂”……对于这些离奇的笑话,我一向置之不理,因为这些笑话都是假的,纯属编造。作为韩复榘的儿子,我觉得应还父亲一个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1.
再忆故乡     
《海南教育》2013,(2):128-128
<正>我的故乡有一个祥和的名字——龙佑,它位于北部湾感恩平原上的一隅,许是千百年来受"龙"的佑护和荫庇,我的父老乡亲在这片生长着苦楝花的故土上薪火相传,他们默默守护着这方热土,过着简朴的村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子不大,老屋窄巷,鸡犬相闻,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乡村画卷,让人在岁月的流转中魂牵梦萦。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红薯饭、南瓜汤、酸瓜皮,几乎是村里人一年四季的主食,我的父母总在朝  相似文献   

12.
再忆萧珊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相似文献   

13.
再忆故乡     
我的故乡有一个祥和的名字——龙佑,它位于北部湾感恩平原上的一隅,许是千百年来受"龙"的佑护和荫庇,我的父老乡亲在这片生长着苦楝花的故土上薪火相传,他们默默守护着这方热土,过着简朴的村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子不大,老屋窄巷,鸡犬相闻,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乡村画卷,让人在岁月的流转中魂牵梦萦。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红薯饭、南瓜汤、酸瓜皮,几乎是村里人一年四季的主食,我的父母总在朝  相似文献   

14.
15.
再忆东江     
李慧蓉 《辅导员》2010,(13):66-66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小记者要外出采访了。大巴车飞速行驶,车内传来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我们要采访的地点就是东莞市大岭山东江纵队。  相似文献   

16.
再忆游世博     
肖海慧 《辅导员》2010,(23):54-54
今年暑假,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跟随小记者团到上海世博会旅游参观了,让我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7岁考取秀才,后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曾赴德国留学,被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授予法学、文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大学院院长、北大校长。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教育理念: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改“学年制”为“学分制”。他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包并”的思想影响深远。蔡元培先后有8个子女,有两个儿子如今都是大学教授。小女儿蔡目卒盎,今年75岁,中科院上海分院网络信息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对于过年不大热心,而且在那一阵,总是显得有些不高兴。有几次他还因为母亲办多了年货,跟她争吵起来。当时我们虽然不敢做声,可是心里是同情母亲的。我们实在不懂为什么那可口的鱼肉、七巧果盒里的甜食、美丽的大红蜡烛,和一包包的鞭炮会引起他的烦躁。 1933年春节时,发生了下面这样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9.
再忆南航     
郑冰 《辅导员》2010,(9):48-48
大巴车飞速行驶,车内传来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我们要跟随导游去探访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20.
4月11日,重庆歌乐山下,西南政法学院礼堂里,法律系93级学生孔玲在讲述她的父亲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