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等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日本NTT基础科学实验室合作,利用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与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这有望在数值模拟、密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新的随机数国际标准。相关研究成果2 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专家指出,此项工作将为密码学、数值模拟以及需要随机性输入的各个领域提  相似文献   

2.
刘杰 《今日科苑》2007,(1):82-82
1月21日,由565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国科大潘建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成果在列。这是科大连续四年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也是潘建伟团队最近四年内第三次入选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6-186
中国科大潘建伟研究组与德国、奥地利的同行合作,利用对磁场不敏感的原子态来存储量子态,同时通过延长白旋波波长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延长至毫秒量级。该实验成果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提高了2个数量级,向未来基于量子中继器的远距离量子通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NaturePhysics上,审稿人评价该丁作阐明并克服了一个重要的退相干机制,对光量子存储及光对物质的量子操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实现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处理开创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02-I0002
原标题:我科学家实现对任意噪声免疫的薛定谔猫态本报合肥5月11日电记者李陈续近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陈宇翱、刘乃乐等采用光子级联编码的方式实现了对于任意噪声都具有高容错率的薛定谔猫态,朝着实现大尺度量子网络乃至宏观纠缠态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相似文献   

5.
量子科技     
正"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这是朝构建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甚至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     
<正>"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7.
"九章"解读     
2020 年 12 月 4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牢固确立了中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阵地位.什么是"量子优越性""高斯玻色取样"?"九章"优胜在何处?量子计算机距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8.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8,(13):6-7
我国刷新最大纠缠态制备世界纪录多量子比特的操纵和纠缠是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指标。近日,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及其同事通过调控6个光子的偏振、路径和轨道角动量3个自由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多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和纠缠态制备是发展可扩展量子信息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9.
<正>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第185届年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37-37
5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博士在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畔的实验站演示量子纠缠态远距离分送。在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的潘建伟博士,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最近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验上成功实现了高精度的量子纠缠态纯化。这项研究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在远距离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闻     
<正>我国科学家量子模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与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合作,首次在处于强相互作用极限下的费米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熵波衰减的临界发散行为,揭示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可观的相变临界区,并获得了热导率与黏滞系数等重要的输运系数。该项工作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为利用该体系开展进一步的量子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息科技     
<正>世界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国内科学家合作,实现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长距离纠缠量子对分发对于量子物理基础的检验和可扩展量子网络的实现是极其必要的。然而由于通道损耗,之前能够实现的分发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左右。此次实验通过距离总长在1600~2400公里之间的两个星—地下行线路,验证了基于卫星的、纠缠光子对在地面相距1203公里的两个接收站间的分发。实验观测到长距离站点间双光子纠缠的保持以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锦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由科技日报发起,首都15家新闻媒体参与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近日揭晓。这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分别是:破解新材料世界级难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成功开发出恢复土壤生态核心技术的浙江慈溪市人大代表史汉祥;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的总设计师孙凝晖;国内首位获得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奖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建成最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领军人吴建平;创造量子信息研究领域5个世界第一的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设计我国所有直升机机型的602所总设计师吴希明;用心打造“中国芯”的“龙芯一号…  相似文献   

15.
陈瑜 《今日科苑》2009,(13):10-11
首个"量子政务网"开始运行近日,中国科大及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利用量子保密技术,与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合作,建成了世界上首个"量子政务网",并投入运行。该网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线性方程组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和工程领域,包括数值计算、信号处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比如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预报,就需要建立并求解包含百万变量  相似文献   

18.
白春礼副院长当选亚太材料学会副主席6月2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举行的亚太材料学会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我国扫描隧道显微学领域的开拓者白春礼院士当选该学会副主席。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校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院重点实验室成功实现了量子纠缠态浓缩和量子中继器,研究成果“量子纠缠态浓缩及量子中继器的实验实现”刊登在5月23日Phys.Rev.Lett.上。5月22日Nature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潘建伟博士等“任意纠缠态纯化的实验研究”论文,这是该实验研究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分子反应动…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9,(6):2-3
记者近期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通过商业光纤网络,多个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真正安全、不怕任何窃听的量子电话来进行通信。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第一次真正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