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夜》以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小公务员汪文宣一家艰辛度日,最后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的真切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园民党统治者消极抗日。鱼肉人民的罪恶,反映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亿万人民的血泪和呼号,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  相似文献   

2.
一《寒夜》是巴金一九四六年底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九四四年冬至一九四五年冬,生活在国统区重庆的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悲剧。一九六一年,作者在《谈<寒夜>》一文中说:“从前一般的忠厚老实人都有这样一个信仰:‘好人好报’。可是在旧社会里好人偏偏得不到好报,‘坏人得志’倒是常见的现象。”作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家庭悲剧,为那些生活在国统区的小人物“伸冤”。让人们看见蒋介石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寡妇道德与寡妇道德下母爱的异化这两个角度,分析了汪文宣与曾树生的爱情悲剧,认为寡妇道德下汪母的异化母爱导致了家庭专制和自私人格,由此形成了汪文宣的“儿童化”人格,从而失去了曾树生对他的爱:也正是因为汪母的家庭专制和自私人格,引起婆媳之间无穷无尽的憎恨与争斗,造成了汪、曾的爱情悲剧,直接导致了家庭破裂。同时汪文宣的怯懦、忍让和对家庭权威的认同,以及汪文宣主体性的匮乏与成长中的阉割,也是导致汪、曾爱情悲剧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4.
独特、灵动、意蕴深厚的人物描写是《寒夜》匠心独具之处,它展示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他们都是在希望与幻灭中漂泊的天涯"同命鸟"。《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相似文献   

5.
独特、灵动、意蕴深厚的人物描写是《寒夜》匠心独具之处,它展示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他们都是在希望与幻灭中漂泊的天涯“同命鸟”。《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悲剧所表现的,无论是人与命运冲突也好,人与意志冲突也好,人与社会冲突也好,还是人性与理性冲突也好,常常含蕴一种哲学主题,追求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寻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而“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真正改变了“先离后合”、“始乱终亨”、“曲终奏雅”、“生旦团圆”的中国传统悲剧结局。作家们深入人生和社会现实问题,揭示人在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从而激发人们改造社会、改造人生。  相似文献   

7.
霍盛 《阅读与鉴赏》2009,(10):27-28
《寒夜》是巴金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代表其后期风格与水平。小说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小人物命运的坎坷和生存的艰难,真实地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读起来令人心情压抑、沉重。感到了无生气。  相似文献   

8.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素芳 《课外阅读》2011,(9):265-265
曾树生毕业于某大学教育系,曾想在教育上干一番事业,创办家庭化的学堂。然而在她34岁那年,茫茫的寒夜不由分说地降临在了她的周围。寒夜式的时代,寒夜式的生活,使她的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努力追求着人生目标的她最终迷失在寒冷的黑夜中。  相似文献   

10.
《寒夜》是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作的最后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出色的环境渲染、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展示出下层知识分子挣扎、忍耐最终走向灭亡的悲剧命运。小说的思想艺术至今令读者震撼,表现出现实主义文学长久的艺术生命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他一个垂死的病人却有着一个健康人的渴望,这个渴望折磨得他很苦,因为连他自己也明白他的渴望是不会得到满足的,一丝一毫的满足也得不到。但是他不能抑制它,消灭它。”他要活下去,尽管生活的残酷把他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渊。他饱尝了人世的辛酸和精神上的摧残,无力地挣扎着,终于在绝望中死去。这就是《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痛苦的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巴金通过描写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相似文献   

12.
巴金小说《寒夜》所展现的是抗战后期“大后方”的一个最平凡的家庭悲剧。悲剧主人公汪文宣、曾树生夫妇和母亲——汪母、儿子小宣,抗战后由上海来到“陪都”重庆。由于反动当局的腐败政治和投机狂潮造成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致使无数如汪文宣这样正直本分的知识分子小人物挣扎在死亡线上,并最终导致了这个家庭的悲剧。评论者都认为,《寒夜》的家庭悲剧的社会根源是根本的,但在论述这个家庭悲剧的内部原因时,又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家庭悲剧如果从婆媳双方来说,曾树生应该负更大责任;也有人认为,从作品整个倾向看,作家更同情树生,婆母是要负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心灵独语”是《寒夜》主人公汪文宣诉说自己独有感受、发泄自己心中哀怨的“无声的语言”,这种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最能在动态的情感运动中一步一步地深化作品的思想主题。这里通过对《寒夜》主人公汪文宣心灵独语的深入分析,阐释形成这些心灵独语的深层次原因及由此演绎出的悲剧主题,从而领悟作家对知识分子和民族命运关注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5.
《寒夜》反映了小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时代的飘零,家国的破碎,情感的无所归依.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甚至在梦中,依然不能实现片刻宁静.叩问个体创伤性的命运,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质,以此实现心理重建和创伤救治.  相似文献   

16.
《寒夜》是巴金写小人物作品的集大成者,标志着作家现实主义风格的深化,蕴涵着深厚的悲剧性内涵。本文通过对汪母、曾树生、汪文宣的性格分析以及他们悲剧性命运的展示来揭示性格对人物命运的极大影响,从而更深刻的进行人生思索。  相似文献   

17.
《寒夜》是巴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国统区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家小职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好人的悲剧”。其悲剧的根本动因深植于汪家家庭的深层结构之中。汪文宣的痛苦,直至生命的毁灭不是某人的过失所致,也不能单纯归罪于社会或伦理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汪母及曾树生存在的本身就是汪文宣痛苦的根源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汪文宣的死亡以及其家庭结构的最终消解是其家庭结构的存在自然生成的。在这个消耗性的结构中,善善相加不是善,好好相加不是好。把握了这个结构才算真正把握住了“好人悲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属于体验式创作的《寒夜》,由于写作中间无奈的停顿,必然楔入了作家新的生命体验,使创作过程中不断突破其最初的理论设置,文本深处因而潜隐着被遮蔽的深层含义与事实:《寒夜》首先是一部充满希望的书,其中充溢着对温暖、希望的诉求和期盼;其次,在制度性表述背后蕴含着对人性变异的隐痛和拷问;巴金对曾树生貌似欣赏、肯定、同情的背后隐藏着无形的厌憎。  相似文献   

20.
《寒夜》有着成熟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在三位家庭主要人物的平等对话中向读者深刻展示了一幅具有现代意味的家庭生活中生命欲求冲突的现实画卷。《寒夜》家庭悲剧的内涵丰富而复杂,直接原因是男权文化下角色错位、制约失衡,加之家长专制的干预导致家破人亡,悲剧的根源则在于他们强烈的生命欲求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