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与诗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禅诗既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宗教史上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2.
论禅与诗     
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司空图《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韩驹《赠赵伯鱼》: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吴可、龚相、都穆、游潜四人各有"学诗浑似学参禅"诗三首。陆游《赠王伯长主簿》:学诗大略似参禅,且下工夫二十年。由此可见,学诗如学禅、以禅喻诗已成诗家常谈。本文拟分析禅宗对诗学的影响与两者之间的异同,并着重参考钱钟书先生的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3.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阵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语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相似文献   

4.
笔者试图通过对禅诗与非禅诗的比较解读,了解禅宗与唐宋诗人的因缘关系,从而把握唐宋诗人在禅诗中流露出的心态。以引导学生在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厄,调整自己的心境,以更好的积极的心态投身社会生活,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侧面,探讨了禅宗与古代诗歌的相互关系。第一部分,着重谈禅和诗的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第二部分,着重谈禅师与诗人的交往和唱酬。第三部分,着重谈禅理诗与禅趣诗的内容和特色。第四部分,着重谈以禅喻诗的几个论点。  相似文献   

6.
本以唐宋“悼亡”诗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唐宋“悼亡”诗词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悼亡”现象所赖以产生的化的,心理的基础。透过“悼亡”诗词,可以窥视到唐床人们的婚姻状况,唐宋“悼亡”诗词的创作情况;唐宋“悼亡”诗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性和命运悲剧性两个方面。“悼亡”诗词的产生受到传统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禅诗中的美学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在其交往活动及游历仕途中深受友人影响,频繁出入僧庙古寺、参拜当时高僧,流露了对佛教教义、高僧大德的景慕之情,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了不少富有禅学思维的诗歌。他的禅诗具有一定审美价值,有的甚至可与其边塞诗、闺怨诗竞艳媲美,体现了涅槃寂静的空寂美和能所俱泯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8.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是一位精通禅宗思想的学者。他创作的大量禅诗,造诣极高。虽然一生四度贬官,命途多舛,但他却能直面现实,笑对人生,这与他的禅宗修养和参透禅机不无关系。本文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梳理了他的一些诗、词、文、赋,探索其禅宗理念的形成,并作出意义辨析。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毕生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禅宗思想所揭示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家出家、自甘浅陋凡庸的家常境界;破除二执、反对向外寻求的闲适境界;摆脱烦恼、超越生死祸福的旷达境界与人境俱夺、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境界,都对白居易后期思想与闲适诗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一、诗禅相通在审美元好问有诗曰:“诗为禅客添花锦,律为诗家切五刀”。诗禅相通,早为前人所识。二者相通,而实质则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这种渗透主要表现为:创作上,以禅入诗,把禅典禅理禅趣引人诗中,丰富了诗歌内容,理论上,以排论诗,认为学诸如参禅,强调妙悟。诗、禅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为文学一为宗教,二者何以能够相通?这是由洋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中国禅宗有宗教的包装,而且也确乎是某种宗教经验,然而其本质却是美学。李泽原指出: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审美;中国哲学思想的道路不是由认识道德到宗教…  相似文献   

13.
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沩仰宗禅诗研究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注仰宗禅诗的特色是:无心是产宗风生发于啐啄同时、能所双记、一超直入、日用是道、声色俱泯的美感特质;体用一如的宗风生发了回归人位、体用双彰、相即自在的美感特质。探讨沩仰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视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比分析唐代登临诗与历代登临诗的区别着手,简要概括了唐登临诗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唐宋以来,人习禅成为一种风尚。禅宗的思维方式:随心所欲,任意联想;禅的表达方式: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在散小品中得到充分表现,使最适于表现主观心性的散小品充满禅机。散小品与禅相互作用,体现了禅宗追求超越经验,从“本源清净心”出发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说"禅"     
现代汉语中"禅"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禅"字记录的许多词语中,"禅"的读音有些混乱.现在我们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一下"禅"字的读音及意义的演变历程,以分辨清楚现代汉语中"禅"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流光溢彩、耀眼夺目的瑰宝。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两者既有联系,互相影响,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因审美心理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方法各具特色。探讨其创作心理与审美知觉,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诗歌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禅宗是一个审美意识高度自觉的宗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古典美学向纵深发展的作用。禅宗有令人神往的妙谛精义,有令人愉悦的审美效果,有催人自新的最高境界。与禅宗相关联的禅诗,是心灵对自然的感应,是对活跃生命的传达,是对最高妙境的启示。与别的诗歌相比较,禅诗有独特的意象体系,独特的意境创造,独特的表现方法,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9.
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繁衍与嬗变,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由此带来了诗与禅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并阐述了以禅喻诗的时尚性以及以禅喻诗的理论性著作《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