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干快上"的年代,开山造田,使水土资源大量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教训可谓深刻.但沉痛之后,换来了"退田还林"、保持生态环境的共识,造福于子孙后代,也算得上是好事一桩.教育本身也是造福下一代的公益事业,时下也有需要"退田还林"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艺坛、文坛、体坛,有不少璀璨的明星,相比之下,教坛却冷落得多了。如果说这些明星的出现是和“捧”有关,我们教坛不也可“捧”出几位明星教师吗? 当然,明星绝非机遇、运气或捧场的产物。作为教师自己能否成为明星,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捧,而在于自己的师德、真才实学和在教育事业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但是,如果是颗“明珠土内藏”,就很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称的教师“评优”,特指教育行政部门从教师队伍中遴选出类拔萃者,并授以诸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优秀教师。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对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评选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这项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避短扬长,使之顺利地开展下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三点看法。一、客观公正:教师“评优”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应是参评教师凭借自身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我校于1988年、1989年在青年教师中进行了两届局“教坛新秀”的评选活动。两届做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第一届“教坛新秀”的评选,做法是: 1、学校领导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传达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宣布我校推选的名额; 2、学校领导召开属于评选范围内的教师会议,提名推选出两名候选人,报上级教育行  相似文献   

5.
小高是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工作没几年就碰到了一系列棘手事:调皮孩子一会儿打闹,一会儿喧哗,时常上演“大闹天官”;教室各处废纸、包装袋随意“安营扎寨”,如同“农贸市场”;各类学生心理问题也像“雾里看花”,让小高捉摸不透,还有家校联系,初涉教坛的小高也总是手足无措;再加上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宣传等日常事务层出不穷,虽然天天忙得像陀螺,但工作效率不仅不高,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咸阳机器制造学校第四届教坛新秀评赛活动日前落下帷幕,众多的参赛青年教师经过激烈角逐.有两名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六名教师被评为教学优秀.咸阳机校.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教坛新秀评赛活动,作为提高青年教师出书育人水平.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坛新秀评赛不仅把课堂教学艺术作为重点考评项目,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态度,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被聘为市级“教坛新星”物理学科选拔活动的评委。教师上的教材是八年级的“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般情况下,像这种较大规模的评教活动都会选择在规模较大、硬件设施齐备的学校进行:因为那里有气派的阶梯教室,有完备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林金炎 《天津教育》2008,(12):35-35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大批教师自觉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摸石头过河”。他们读教育名著、上“教育论坛”、坚持教育写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过轰轰烈烈的“高潮”之后,却有点“繁华消歇”的感觉,这个时候,不少教师便“弃笔而去”,慢慢地,也有不少人在教坛上“销声匿迹”。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人总有一种惰性,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川省宜宾县教育系统大力实施培养教坛新秀的“青蓝工程”,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大兴教师练兵之风,全县有近500对教师参加了结对练兵活动。一个时期以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宜宾县立足长远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加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力度,使一大批经验丰富、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走上重要岗位,真正有位、有为;一方面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大力培养教坛新秀,促进年轻教师成长成熟,使教师师、名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其形式既有“一对一”、“一拖二”、“二带一”的,也有学科内、跨学科的,这些根据新教师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10.
炒股生涯     
从小出身教育家庭的我.饱受爸妈的耳濡目染.在幼小的心中便早早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在教坛叱咤风云多年的老爸.更是使我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有了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广大人民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教育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持久的付出与奉献。教育战线确实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特辑了我省几位优秀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他们当中有当代教坛“保尔”武炜;有“舍家”支教的张春莲;有“甘为春蚕吐丝尽”的杨秀芳……他们是千万优秀教师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永远的教师赞歌。他们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与学生们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他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以前的教学展示有两项,其一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四十岁以下教师优秀课的评:逸(择优上报参加省评选),其二是市“教坛新星”的评选(择优上报参加省评选).这两项展示,都是课堂教学展示,都有年龄的限制,况且某种程度上是“集体智慧”后的“个人表演”,不太令其他教师信服.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7,(10):15-15
教师头上的各种称号日渐增多,在“特级教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之外,又有了“把关教师”。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评教”有其合理性,但现实中存在着评教结论的虚假困境、结果应用的惩治困境、最终效果的漠然困境,违背了“以评促教"的初衷.高校“学生评教”中三重困境的出现,既有管理者的认识误区,也有大学生的能力原因,更是教育者的态度所致.走出现实困境,高校“学生评教”必须以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正视学生地位能力、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为价值取向,重新调整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6,(8)
东阳市实验小学是浙江省示范小学。科学常识教育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现有专职科学教师5人,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师人手1台计算机,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和闭路电视,仪器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课件制作室、电视总控室、网络管理中心等一应俱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教坛新秀、省名师培养人选、金华市教坛新秀3人,东阳市教学能手10人,东阳市星级教师12人。教育实验硕果累累。学校自1987年开展“愉快教育”的教改实验,1999年开展“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课题研究,科学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学生的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自评与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坛新秀杨墨秋的教学特色有一个人常在思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能不能使双方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个人还在探索——既不片面追求教师“独白”式的讲台效果,也不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此起彼落。这个人是谁?她就是上海复兴中学的杨墨秋老师。这位教坛新秀已显露了她在教  相似文献   

18.
丁泽岩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工作地处“开放区”,在各种思想侵袭时,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任教十年成绩卓著,曾被评为“县教坛新秀”、“市优秀青年教师”、“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他的个人体会,对全国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是会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9.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四川教育》2006,(5):16-16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