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导语】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一次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相似文献   

2.
教育关涉人的生活,构成为人的生活,并培养生活中的人。当回归到教育最本真的生命意义,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时,就会生成出这样的提问:"学生,你幸福吗?你感到幸福了吗?如何提高你的幸福感?"事实上,在如此提问之前,就需要自我提问:"我感到幸福了吗?"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自问,也大致能够回答"如何提高我的幸福感"这类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真的这样去问学生,是否真的就能够发现"规律"、"道理"?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回答?我表示怀疑。但是,我并不怀疑: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如此提问,应该有此意识——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在从事着"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德"是宇宙——生命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力量,"道"是整个生命系统之大体,"德"乃从属于"道",分化于"道",并实现对"道"的引渡,"德"与"道"息息相关,"德"本身回归于"道",是生命整体的具体表现,万物只有尊"道"贵"德",如此"德"方能长生久安,"道"源远流长,生命源泉不断。  相似文献   

4.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深切关注了人类的存在状态。书中的托马斯和萨比娜原是相似的人,但"非如此不可"的选择使托马斯的人生重新充满了意义,一如既往的"别样亦可"的选择则使萨比娜的人生成为一片虚空。"非如此不可"的选择对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3日晚19点30分左右,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14岁的女生李欣玥,因为学校老师要求"剪发",为了拒绝和逃避"剪发"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终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因为"剪发"而跳楼,这对于我们70、80后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我们这位90后学生却如此轻而易举地做出了这样的行为。难道他们真的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难道又仅仅是"剪发"惹的祸吗?"剪发"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剪发",关键是剪什么样的头发,剪什么样的发型,这个才是他们最为关心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正>生命像风像雨像雷又像电。像风,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轻盈;像雨,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淋漓尽致;像雷,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强劲有力;像电,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闪亮夺目。自然界的生物,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大千世界,生命是多姿多彩的,犹如一首交响曲,唱出一个又一个大道理。  相似文献   

7.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在教育中,即便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把人当作工具,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直面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们聚首在生命教育的旗帜下,作为同道,我们相互勉励、相互启迪、积累共识、激荡情怀、生成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尽管"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被世界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学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为了更高的生命品质、更美好的生命存在"这一追求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已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民主"、"关爱"中体味生命哲理,应在初中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过"我们可以动用任何艺术手段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电影如此,我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同样可以艺术性地讲授思想品德课,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的艺术,可谓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上海市"两纲"教育试点校,我们将"适应社会环境教育"作为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廖纪元 《辽宁教育》2011,(1):99-100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片区教研活动中,三位教师都执教了《生命生命》一课。讨论会上,听课教师有一个共同疑惑:如此人文性浓厚的课文,为何对学生的"熏陶"却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于是,我把评课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读课文——问读。  相似文献   

13.
"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事物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与其环境交互作用以致中和的过程。当前教育却是一种位育失当的教育,过多的追求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适应性"教育也由此而产生。"适应性"教育自有其合理之处,但其局限性亦很明显,主要原因便是教育不能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为此,我们认为,在实施教育之前应准确把握当今人与社会的复杂性,并在个体自明的基础上引导其社会化,最终使个体能够"安所遂生",实现生命的自由,如此便是教育的"位育"之道。  相似文献   

14.
谈生命     
生命如此之浩瀚博大,或许我们真的无法言说,但我们却能够感受到生命,因为生命也是有形状的。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奇诡莫测。进入这一瑰丽的世界,我们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生命”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神奇,如此的瑰丽,如此的繁富,如此的灿烂,如此的令人惊讶,令人敬畏,令人感动……作为生命高  相似文献   

16.
永生感念     
"是谁让我们来到这儿,进行这无休止的生命之行?" "我们生在物质的缺憾里,不必探究,来往何处去。" "何为世事万物,永生的又是何物?"  相似文献   

17.
李志强 《黑河教育》2011,(11):32-32
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提出打造"五生"课堂的背景下,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师要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课堂"、顺应认知规律的"生本课堂"、充满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和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课堂",对现有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个体生命通过"人生"而被"演绎出来",这种"演绎"又显现和凝聚为种种"人生境界"。这里,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都从不同视域的维度和向度中诠释着生命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又通过具体的途径而呈现出来,升华为人的某种"情怀"。这正是每个人所必然持有和显现的"生命的样式"。它构成"生命的容颜"。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生的边缘,既有人生的渴望,也有人生的困惑,更有在人生与命运的纠缠中难以回避与言说的有关"人之为何"的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19.
敬畏生命     
岁月如歌,生命如斯。生命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没有真诚的阳光雨露,花朵将无生机,无味无香。然而,我们对于生命,始终要给予慷慨地赞美,真诚地向给我们生命的父母说声:"谢谢!"真诚地向关怀、关爱我们生命的人说声:"谢谢!"生命诚可贵,人人须敬畏。有时,生命中最好的图画并不是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也许只是一个个淡淡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1从万物有灵论出发,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世界的精彩是因为我们周围有如此丰富而又如此独特的生命个体,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赋予了地球以独特足以打动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的生命。生命从本质来说它不只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实际的客体,是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