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教版·实验修订本)在介绍协约国家集团形成时,提到英国在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情况下,“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的形成表明英国的对外政策有了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奥斯曼帝国长达两百多年的衰落期内,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都对奥斯曼帝国展开争夺,奥斯曼帝国也在列强的矛盾之下苟延残喘。如何瓜分帝国的遗产,成为令欧洲列强头疼的"东方问题"。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在奥斯曼帝国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奥斯曼帝国则依靠德国来抑制英国和俄国势力。最终奥斯曼被德国绑上战车,在一战后覆亡。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9):1-1
1901年9月7日在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的情况下,中国清朝政府被迫和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根据和约,苏维埃共和国同四国同盟之间停止战争状态,条件是苏维埃俄国必须复员军队、丧失部分土地和向德国赔款等.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139页有这样一段文字:“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局面。”对这段文字,我的疑问主要有两点:第一,它描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1.含义: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7.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苏俄与德国同盟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1917年11月布尔塞维克领导的俄国革命获得了胜利,给了陷在世界大战血污中的帝国主义体系以严重打击.苏维埃政府向各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进行关于公正的民主的和平谈判.可是英、法两国拒绝了苏维埃政  相似文献   

8.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根据和约,苏维埃共和国同四国同盟之间停止战争状态,条件是苏维埃俄国必须复员军队、丧失部分土地和向德国赔款等。布列斯特条约是当时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摆脱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而实行的一种革命的妥协。这个和约的签订,虽然使苏维埃俄国受到割地赔款的巨大损失,但是没有触动十月革命的根本成果,并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整顿国家经济和建立正规红军,为后来击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外交政策的演变,并阐明该时期两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1904年“英法协约”的关系,认为法国主要是为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主要是为了遏制俄国才最终签订“英法协约”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宣布中立,并利用中立地位在两大集团间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英国的主导下,协约国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将大量原属奥匈帝国的领土许诺给意大利。在"伦敦密约"签署的过程中英国一方面利用土耳其海峡问题力促俄国接受意大利的参战条件,另一方面试图利用意大利制约俄国战后在地中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求必应     
《历史学习》2004,(2):47-47
编辑老师,您好。贵社的《历史学习》的确开阔了我的视野,喜欢学历史的同学都对此杂志赞不绝口,不但开阔了思维空间,而且对新观点、高考分析更是非常详尽,可以说的一点是:《历史学习》是中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中学生手头上必备的资料之一。我在学习中有以下几个问题不明白,请不吝赐教。1.奥匈帝国的扩张重点在巴尔干地区,为何又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奥匈帝国是否类似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带封建军事性?2.日本全面侵华时,占领了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租界,那么又如何处理其法西斯同盟———意大利在华租界?3.课本第37页第二节“英美为了推动日…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70页 :“190 0年夏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这里的“奥”是“奥地利”还是“奥匈帝国”呢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进行的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 ,1867年奥地利接受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提出的方案 ,同意匈牙利设立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组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到 1918年 ,一战结束 ,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分立。可见 ,这里的“奥”应是“奥匈帝国”而不是“奥地利”。奥地利与奥匈帝国$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萍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15年,意大利参战.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相似文献   

15.
马玉 《历史学习》2003,(7):10-11
法国是世界和欧洲的大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的世界地位受到了削弱.但是在欧洲,特别是在欧洲大陆,法国的地位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因为德国的战败和奥匈帝国的崩溃而大大的加强了.战后初期,法国在欧洲已拥有了很大的优势.法国的优势地位不仅是对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而言,就是对战胜国的英国而言,也是如此.因为根据凡尔赛和约,尽管英国取得的领土几乎要比法国多四倍,但大多数都是不发达的殖民地,而法国取得的权益主要在欧洲,它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铁矿产地,并获得丰富的萨尔煤矿的开采权.战后初期,法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国.但是五六年之后,法国开始丧失这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1882年,德奥意结成三国同盟;1907年,英法俄结成三国协约,这样,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爆发后,作为同盟国之一的意大利竟背信弃义,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意大利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盟友呢?  相似文献   

17.
《布列斯特和约》又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为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德国及其在“一战”时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相似文献   

18.
图片说明:这是二战时期英国的一幅漫画,三头怪兽指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中间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日本内阁总理东条英机。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柏林一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德、日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法西斯同盟形成后,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最终爆发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9.
王晓利 《阅读与鉴赏》2011,(7):57-57,69
一战后,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崩溃解体,其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原本属于奥地利的银币——玛利亚.特丽莎的铸币权,在欧洲列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于1935年放弃,这就引发了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对该银币铸币权的长期的激烈争夺,尤其是一向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在这次的争夺战中表现得尤为积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来分析二战期间玛利亚.特丽莎银币对英意两国在东非战场胜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最后30年,新兴的美国与德国迅速走上了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上展开了一场争夺。这场争夺经历了三个阶段。1899年,三国签订协约,群岛由美、德永久性瓜分。这场争端不仅对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此后美国与英德两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