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性是个内涵丰富的词,在语文教学中它的体现不是概念式的,只有教师先具备了人文素养,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恰当地渗透。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教学如何灌输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近年来.语文教学一直不断地被社会有识之士所批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在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修炼上下功夫.而是受高考等指挥棒的影响没完没了地做一些关于字、词、句、语、逻、修的单项练习.肢解了课文的完整性.语文老师不断地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徘徊不定.这种教学思想一直往基础教育渗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得小学语文老师也喜欢在字、词、句等方面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书和育人的要求。人文情怀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因而需要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教师平时的言行中,甚至写作教学中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其精髓,创建一个好的人文环境,熏陶出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5.
袁塞 《陕西教育》2011,(11):46-46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孜孜以求。期盼能达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境界。以下的几个教学片断.都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人文性,这一点在中职的语文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课堂上时常出现对人文教育的迷失。就此现象.本文提出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需要拥有丰富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人才,人格塑造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核,人格塑造符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需要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每个环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性内容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和亲情,具有强烈人文色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张扬人文意识,落实以人为本,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色彩更浓。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裁判高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语文的内部交流活动促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崇高,感情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刻,人格变得健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语文”这个中介来实现。人文思想的传承发扬,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学生又将在教学内容中获得具体而丰富的真善美的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12.
张琴 《甘肃教育》2009,(20):28-28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优化课堂、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要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多样化教育功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还要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积极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中,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涵养,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会文 《文教资料》2009,(34):40-41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合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相似文献   

17.
人文性乃语文教育的根本特性。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就要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人文关怀;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用丰富的情感构筑课堂,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就是培养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担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将德育无卢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渠道。  相似文献   

19.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以《故乡的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以使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