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2012,(12):8-8
关于教育方针问题,《义务教育法》里有一个提法,十六大有一个提法。由于我国的宪法里写的是品德、智力、体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后来就简化成“德、智、体”。在讨论修订《义务教育法》时,人大常委委员们多次提出应该表述为“德、智、体、美”。但由于在“德、智、体”后面加了个“美”字,所以有些委员就提出还应该加“劳”、加“综”(综合实践)等。  相似文献   

2.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3.
在我看来,就素质而言,人应是情、知融合得十分完备的和谐结构,我们的教育方针正体现了这种结构:德、智、体、美、劳。如果把“体”作为中心存在,那么,德、美属于“情感领域”;而智、劳则为“认知范畴”。这两方面的对称均衡发展,是一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是人格完...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中女生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育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应把体育摆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这是事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精辟地阐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树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不外乎我们一直所说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素质结构问题,教育界长期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人的素质结构包含“德”、“智”、“体”三个方面;(2)认为人的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四个方面;(3)认为人的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到底哪一种观点更正确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文田锁,牛梦月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杂家”者,多才多艺之谓也。首先,教育方针的全面观,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杂家”。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从培养目标上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自1957年我党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不断地加以丰富和补充。近几年,又有人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科学性和严密性。试图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中有个重要的内涵叫“全面发展”,国家的教育方针中也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党的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坚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富于开拓创造精神的人民教师。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德育处于首要的地位,对智育、体育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处于中间环节,是德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是德育、智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要实施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政治课教学中,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过程,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学。素质既不能脱离具体的个体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主体的活动而存在。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掌握“怎么学”。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精辟,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一)阐明了体育在德、智、体三育中的位置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思想。他锻炼身体,既增强体质,又磨炼意志,旨在“改造中国和世界”。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认为:“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者,试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用。”  相似文献   

14.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25-26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15.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对这一排列次序,尽管从历史上看,有过不同的观点和提法,但极少有从科学方法论这一角度进行论证的,所以,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认为社会主义中小学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教育方针 ,现在的正式提法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没有把美育明确地列进去。我觉得不把美育明确地列进去 ,教育方针是不完整的。我建议把美育正式地、明确地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德育不能包括美育过去没有把美育明确列入教育方针 ,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 ,是把美育看作是德育的一部分 ,或把美育看作是实施德育的手段 (工具 )。按照这种看法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依附于德育的 ,本身并无独立的价值。对美育的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美育和德育当然是有密切联系的 ,它们…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新时期教育方针怎样表述 新时期教育方针表述有三个建议方案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造能力、体魄健全的建设者”。二、“教育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质量标准."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指促使人们在德、智、体等有关诸方面获得一定水平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构建办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法相比,在“德,智、体”之后增加了“等方面”。这样既保持了德育、智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又为美育、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教育方针中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说要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而是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主动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培养身心、个性和谐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导下实施的中学素质教育,应该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