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到梅县南口镇"南华又庐"参观,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听说"南华又庐"是当时一位有名的侨商建造的.  相似文献   

2.
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徽,又字琴南。曾“筑室于龙潭浩然堂之侧,颜曰:‘畏庐’。”(《畏庐记》)因号畏庐,或畏庐居士。更以所居多枫树,取“枫落吴江冷”诗意,别署冷红生,“亦用志其癖也”  相似文献   

3.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4.
问灵魂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相似文献   

5.
听雪     
如果我有书屋,我叫它听雪庐。 至少,在心里,我有一间屋子,是叫听雪庐的。 听雪,关键是在这个“听”字。一下子就揪心了就动人了就安宁了。 不,不是用眼睛,那还太直接。太直接的东西,就少了委婉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7.
陈霭生 《新读写》2020,(1):46-48
[探源]出自明代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我亦随入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释疑]通谒:通报名片以求见。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报姓名的名片。敝庐:敝人的房舍。敝,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相似文献   

8.
我生长于闽南环山濒海、素称“书画之乡”的诏安。少年时代受中国画启蒙,沈耀初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学八大、罗聘、缶庐及齐璜诸家,继而变法自成面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我在“五四”新文化思潮和进步文艺的影响下,转学西画并开始从事新兴版画创作,后又进行中国彩墨画的创作,我一贯兼作中西画种,中西法相互渗化融合成为自己之所  相似文献   

9.
祝盛 《小学生导读》2013,(12):25-25
小朋友,你去过庐山吗?庐山的景色一一定留给你美好的印象。你也许喜欢庐山的“花径”,或许喜欢“险峰”,佩我喜欢的是庐……“三叠泉”,气势澎湃的瀑布令人迷恋。  相似文献   

10.
寄庐·得寄     
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为我辟一专栏“寄庐随笔”陆续刊出后,就有人问我:听说近代易学大师杭辛斋在上海也有个“寄庐”,是否尊寓即为杭氏故居,抑或是景慕其学而追效之?我说,非也,非也,不过杭氏著述,接近中年时倒的确略有涉猎,觉得其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入狱的人品,颇值得称道;于其论《易》读书得间处,亦有所会心,但对其自称曾获异人传授而有“前知”之明的自诩,则觉得“江湖气”太重。未免有点故弄玄虚。虽当时胜流,如袁克文、严复、刘成禺、应成一诸公,都深信其说,也决不可盲从。因为细读其书,实在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神验”迹象。再说其海上寄庐,也早已鸿印全无,不易考索了。我于杭氏,学虽不及,却自有所诣,未许相师,彼此斋名相同,不过是无心偶合罢了。  相似文献   

11.
问灵魂     
《素质教育》2006,(4):48-48
四川高考作题: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教材注为:“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冢,坟墓。”这样的注解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3.
说“突兀”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兀”,课本解作“高耸的样子”。反复阅读,甚觉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文言文,最犯难的就足对大量的实词词义的理解和记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文言文词语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而又记得牢一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如果教学生学会并善于利用分析、联想等方法找出知识间的联系,足可以化难为易的。一、找出(?)后课文之间的联系。高二六册十九课中有“结庐在人境”一句,何为“结庐” ?这个词语在已经学过的《复庵记》里就出现过,叫做“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课文注释写道:“结庐,构筑房屋”。对于“庐”,还可联想起初中学过的“三顾茅庐”之“庐”。而事实上,许多同学,学了即了,不善于将前后知识间互相沟通,这样就不利于理解与记牢。文言课文之间是这样,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亦然。这一点体现了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研究需要关注体性、类性、篇性。体性,守住语文课的定位不偏不倚;类性,指明教材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篇性,极力挖掘文本的形式秘妙。立足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过程,以此三者为视角分析《饮酒(其五)》一诗,关注“庐”“篱”“菊”等意象组合的浑然一体,探究王国维先生“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在本首诗中的意境更迭,运用比较还原法挖掘“见”“佳”二字的形式秘妙,品读诗人田园之乐与家国之忧双线并构的极化情感。  相似文献   

16.
《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绿”和“青”原来都是形容词,但这里有动词意味,意思是晖映绿色、呈现青葱。修辞学称这种现象为“兼性”。又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精妙也在于具有“兼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二句是指南阳诸葛孔明的茅庐。西蜀扬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中午,王仁牒跑来说:“老师,小权又偷我东西了。”“什么东西?他怎么又偷了?”我又气愤又惊讶。“一盒油画棒,是闻琪告诉我,油画棒在小权的书包里,我已经从他的书包里拿出来了。”王仁牒振振有词地说。  相似文献   

18.
金秋10月,我随县教育局“教改观摩团”观摩了江苏省东庐、梅岭、洋思三所教改取得成功经验的初级农村中学。在那里我们听了几节“随堂课”和几堂“观摩课”。也听了几场专题报告。从教改经验到教学模式。从课堂活动到室外运动。从宣传栏到阅览室……我们怀着渴求的心情,举着新奇的目光。细心观察着所到之处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校的设施管理,小到了一物。一人,一个提问……总想学到某些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向秀的《思旧赋》以其描绘旧庐悲凉现状,从对旧庐主人离去的悬想,转回到对嵇康刑前“顾日影而弹琴”的回忆,处处围绕重访山阳旧居时所引起的对故友之悼念深情而楚楚动人。根据作者在序文中概括的追念,在赋文中抒发的哀思,很容易把主题确认为悼念怀思。与此同时,人们根据向秀与嵇康、吕安的友善,又感到作者对亡友的事迹和对他们的哀思写得太少了,于是只好又从作者所处的黑暗环境上给予解释。我以为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为此,笔者不揣冒昧,试图从作者艺术构思的层次意蕴上,重新审议《思旧赋》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放寒假的前几天,妈妈告诉我:“过几天你就要坐飞机去上海外公家了。”我急忙问:“真的吗,我怎么去呀?”妈妈微笑着说:“我工作离不开,你爸爸又不在家,你自己坐飞机去吧,我把你当‘小邮包’邮去。” “我自己怎么行呀?”我又激动又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