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德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作为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认为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管理就必须具体,要坚持深入一线,坚持“三个走进”——走进学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班级,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走进课堂,优化教学实践,努力创造贴近儿童生活的有效德育。贴近儿童的生活,创造贴近孩子心灵的德育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非常珍视与学生的每一次交往,不管是参与他们的活动,还是偶然的一次碰面,我都留心观察,发现儿童生活中蕴含的宝…  相似文献   

2.
<正>我心目中的德育课堂是阳春三月化雨无声的杨柳轻风,催开了孩子心中真善美的点点新绿。【课标链接】德育课堂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品德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验研究。 选择我省“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三年制全日制高级中学部分学校参加实验研究。 活动性德育课程(相对知识性或理论性德育课程),包括展会(夕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等。 活动性德育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德育活动。活动性德育课程具有活动性、系统性、适应性和联系性的特点。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德育主导课程,理论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基础课程。 一、课题由来  相似文献   

4.
生活德育是针对传统德育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它强调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培养德性。生活德育范式的建构,从理论维度讲,生活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征;在其实践路径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在德育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德育方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相似文献   

6.
毛明珠  耿博 《山东教育》2010,(10):50-51
<正>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提升。一、重视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追求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这就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精确的要求,即我们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因此,我们在发挥地方德育资源教育效能过程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8.
德育途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德育方法、内容实现的。根据高校德育特点,采用综合性多途径的德育方法和措施,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德育可行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国家德育课程。本文从“课内帮助学生搭建好通向形成好习惯的阶梯”“课外发挥好家庭、社会环境的渗透功能”两个维度,结合叶圣陶教育思想探索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叶志发 《考试周刊》2014,(28):185-185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方式与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实际,充实德育评价内容;大胆探索,改进德育评价方式,是推动中学德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作者从德育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实验效果等角度阐发对于德育教学评价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是高职德育课程的根本原则和应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德育"三贴近"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的缺失现象,提出从七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与社会》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的德育课程。"源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的生活"。它将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融合起来,努力挖掘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地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德育课程要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习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3部分。实验旨在原理的演示、验证和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为重点;实训是基本技能的模拟性仿真化训练,注重“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真实职业环境;实习则是综合职业技能全面系统的训练,企业也是重要的教学场所,强调的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正确理解和把握三者的内涵,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嬗变。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儿童群体明显地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三种类型,他们各自的具体处境不同,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儿童是农村德育的研究对象,农村儿童群体的分化急需农村德育模式的创新,相应地,可以构建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模式、城乡儿童相互融合德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模式以致力于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中,感到教材新颖,采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活动线索,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德育情境模拟实验,其基本内涵可以根据相关的概念明晰和实践总结进行界定。同时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互动方式、实验组织方式的不同,把实验分为若干不同类型。德育情境模拟实验的可行性可以从德育理论的可操作性、操作结果的可检验性、德育情境的可模拟性来得到说明。德育情境模拟实验与德育实训、德育实践、德育案例教学等既有一定相关性,又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张洁 《中国德育》2005,(4):58-59
《德育》系列读本时代气息浓、贴近生括、可操作性强。我校将《德育》读本作为实验的重要载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的小学德育教科书,开始规避于道德说教的方式,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呈现变得没那么直接,它逐渐变成了-种贴近儿童生活的“隐性课程”。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德育课堂,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核心的价值理念,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材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融入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的养成具有正面效益。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征,为融入德育提供了可能。应该通过合理设置主题、贴近学生实际、教师示范、做学结合、挖掘内涵,彰显德育效果,通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将德育成果体现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集传统授课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将与学生成长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也是数学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数学知识及数学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