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以治理逻辑为起点、以法律逻辑为依据、以理论逻辑为支撑、以实践逻辑为呈现,其内在逻辑揭示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现实缘起、法律依据、理论支撑和实践表现。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研究视野狭窄而导致的理论困境,因政事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体制困境,因法制不健全而导致的法律困境,因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治理困境,因参与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困境。为破解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这些现实困境,需要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认知水平;推动政事关系改革,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法人自主权;加强法律制度供给,构筑公共图书馆治理法制保障;完善内部治理功能,优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运作机制;创新治理运作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共同治理体系。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2.
依据民法的一般原则,我们确定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和法人五种,但是从其在新闻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看,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的地位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为了比较方便地讨论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将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放在相同的地位。这样归纳不仅仅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关键在于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一致的。一、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1、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权利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从事着新闻活动这一社会职能,他们有权通过新闻活动实现其道德理想和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图书馆专门法的缺失以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滞后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实践情况来看,推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初具理事会制度之形,但仍存在政府部门放权有限、理事会制度的建立标准不一等不足。借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我国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法的顶层设计;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相应修改;公共图书馆章程的依法制定;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设置主体是对设立、管理公共图书馆并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主要责任的政府,可分为独立设置主体和联合设置主体。建设主体是对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责任并提供经费的政府,有独立建设主体和联合建设主体之分,联合建设主体又分为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和参与性建设主体。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六种服务体系类型:纯粹型总分馆制、紧密型总分馆制、半紧密型总分馆制、松散型总分馆制、紧密型联盟模式和松散型联盟模式的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调研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各地图书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调研和论证,有些图书馆已进入实施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县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全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及运行存在以下障碍:改革缺乏立法层面的依据;政府与图书馆权责不清;理事会定位及作用存疑。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尽快推动《公共图书馆法》出台,并重视后续的修订和完善工作;确定理事会的决策地位,明确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权责关系;构建专业委员会,完善决策支撑体系;推进管理运行公开化,构建社会评价监督机制。中国图书馆学会应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发达国家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方面较为成熟的做法是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政府、社会及法人的关系,各方依法履职,同时注重发挥咨询机构的作用.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尚存在着法制化程度低、政府职能错位、行业管理体系独立性差、法人制度欠完善、新型管理模式遇到体制性障碍等问题.构建新型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是:承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图书馆的关系,本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理念,清晰界定政府、行业协会、法人等各自的角色地位,充分保障图书馆自主权,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刘晓莹  陈汝南 《图书馆》2023,(8):91-98+105
文章通过调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组建理事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指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理事会的自主组建意愿不高、地区组建比例不一、相关立法支撑不足、决策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提出应继续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组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立法保障体系,充分落实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决策权能,积极构建法人治理社会评价与监督机制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是我国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础上,自上而下推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当前公共图书馆实施理事会制度面临几个难点问题: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处理好理事会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推行理事会制度如何给予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理事会如何承接决策职能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推行理事会制度应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有益经验,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切实达到改革初衰,发挥应有作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地方图书馆法规或行政规章为分析对象,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所有者主体的权力被虚置;缺失责任的建设主体和缺乏能力的建设主体并存;未能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针对这些弊端,文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在治理主体的权力配置上,应赋予所有者主体以决定图书馆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建设主体设置上,应体现责任与能力对等的原则,实行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设置格局,尤其要探索组建联合建设主体的可能性;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应逐步推行理事会制,以此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已走过110 年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总结成就,思考问题,对于谋划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亟待加强的四个领域予以揭示,包括加强宣传、普及与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 图书馆意识”;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法人主体地位;推进紧密型垂直总分馆制,深化区域图书馆体系建设;发挥公共图书馆体系的骨干作用,使其成为激活社会力量的纽带和载体等,以期引起更多关注,促进新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表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概念在2011年首次进入国家政策层面,面临业界对于法人治理理论或茫然或热衷的种种状态与现实操作层面需要探索与实践的紧迫性,在分析了法人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与发源的人文特点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运行法人治理体系的环境差别,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法人治理建设中应关注的两点,其一是我国特定的法制环境,其二是我国特定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动力机制,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相关政策与法律,分析了合作办馆、民间图书馆、慈善捐赠、购买服务、公私合作、志愿服务和法人治理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要模式,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总结国内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与经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在总结国内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上,详细介绍浦东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结果/结论] 浦东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有3个特点:通过制定章程和负面清单,明确各方权责,确保理事会的决策地位;理事会成员组成以社会人士为主,并下设专业委员会,有利于图书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治理和科学决策;建立了立体化、制度化的监督体系,保障法人治理有效运行,并不偏离公益服务方向。浦东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管理更专业化,资源更社会化,服务更多元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高决策的深度,拓宽监督的广度,完善配套政策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小明 《图书馆论坛》2006,26(4):254-255,270
从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法律地位的内容和特征,以期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权力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及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角度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在治理单元设置上,明确治理单元的设置权主体,打破财政壁垒,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建设主体设置上,突出实际能力原则,形成多元化格局;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逐步推行理事会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多种路径下的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公共图书馆力求实现阅读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但在大力开展相关服务时也暴露出不少法律问题,包括有声读物本身缺乏法律明文规定、制作和传播有声读物过程中面临著作权侵权风险.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对有声读物进行法律界定、多方主体依法共同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四层次分析法,构建理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在机理的分析框架。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在公共图书馆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治理的基础上实现的,并通过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完善法律制度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来实现。这一分析框架将公共图书馆的非正式制度整合进制度图书馆学,有助于加强制度图书馆学理论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展开实证研究有助于推动该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的139篇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讨论,发现该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暴露出该法可操作性弱、裁判依据适用问题突出,相关主体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不足,法律适用简单化,司法适用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未来,优化《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共图书馆法》法条设计,提升司法适用质量;增强相关主体的诉讼能力,提升裁判者业务素养;运用裁判说理方法,提升《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效果;加强立法与司法沟通机制建设,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特征及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的治理结构状况可从治理单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评价三方面去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治理单元设置上,与行政区域同构,其格局呈“岛屿结构”;在治理主体设置上,所有者主体虚置,建设主体多层,管理主体缺位;在治理评价上,忽视结果评价,未形成问责机制;从总体结构而言,尚未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上的这种不完善,不利于实现“提供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治理宗旨。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立法过程中应注意法律价值的实现.以“法律制定应促成法律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从公平、公正、效益三个视角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提出一些建议:公共图书馆立法应考虑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体现“谁受益谁补偿”的合理价值,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效益最大化为法律制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