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篝”字取象:中国文学里两性关系拟象、意象媒介、意象转换甲文“篝”形作(?)(前一·四○·五)、(?)(后上二六·六)等构造。《说文》:“篝,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按上列甲文“篝”字之取象实为两尾鱼相遇合之形。从“取类”的观念言之,“篝”实为“遘”之初文。凡两物相遇合皆可称之日“篝”(遘)。杨树达《卜辞求义·侯部》:“《戬寿》十七页之九云;‘△酉卜,逐贞,王宾岁,  相似文献   

2.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说成为桐城派创作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姚鼐也一直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履行着这一文学思想。本文试从他的诗词、散文等不同类型作品的写作中探讨其文学特质,以发掘姚鼐如何在创作中践行其写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要点: 学习本文严密的逻辑思维,辩证的立论方法,深入浅出的论述方法,联系自己的习作实践,和已学过的某些文章,领会、印证本文所论及的一些道理。二、学习指要: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它所在的那一段中一句带归结性的话,以行文的脉络和呼应关系看,请问,这一段中和“文”的含义相近相属的词语有哪些?和“文”的含义相悖相反的词语有哪些?_______。 (二)“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得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  相似文献   

5.
清朝学人沈钦韩以一代通儒,长于考证、辞章之学,寄意经世,而非埋首故纸、漠视世情者能比。其论学虽主汉学,但对考证学风的弊端察之甚切,对宋学也非一味排斥。针砭排击今文经学,不遗余力,而经世所凭借的思想资源,则在史学。学思深睿,议论明骏,晚清史学经世思潮的掀起,钦韩与有功焉。  相似文献   

6.
曾经梦想海枯石烂地拥有,曾经希望天长地久地珍惜,然而,如今一切已化为泡影,那期望似乎是很渺茫了。  相似文献   

7.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  相似文献   

8.
萨伦学校是一座带耳房的四方形砖结构建筑,外表没任何装饰而光秃秃的。除此之外,学校四处都静悄悄的,于是我对梅尔先生说我认为学生们都不在学校里。可他对我不知道时值假期显得很惊奇。所有的学生都回各自  相似文献   

9.
<正>早晨的阳光,从树荫中流射到窗帘上,光点斑驳,如无数眼睛,活泼,闪动,充满窥探的好奇,从四面八方飞落在我的眼前。我想凝视它们,它们却瞬间便模糊,黯淡,失去了踪影。我感觉晕眩,欲昏昏睡去,它们又瞬间出现,在原来亮过的飘动的窗帘上,精灵般重聚,用和先前不同的形态,忽明忽暗。活泼的年轻的眼睛,突然变成了老年人垂暮的目光,心怀  相似文献   

10.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①,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②,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③,周旦显而制礼④,不以隐约⑤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⑥。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⑦,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⑧,斯志士之大痛也!◆注释:①二者必至之常期:指年寿荣乐都有限。②不托飞驰之势:飞驰之势,指身处高位之人。卑微者不必借助有…  相似文献   

11.
余之所谓东洋史,即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亚洲大陆的土地,是以葱岭、西藏等的高原地带为中心,向四方扩展的形势。此四方之地,各有其历史。只是北方,由于寒冷并未拥有完整的历史。这些地方都有各自向其河流上游寻求自己种族起源的倾向,但此多为历史上没有根据的传说。实际上,文化起源并非来自各自河流的上游,通常是自其下游向上游扩展的。欧洲文化很早就从亚洲西南隅和欧洲东南隅开发起来,然后有系统地向各处普遍扩张,这是比较明显的。而西南亚洲的文化有系统地向中国方面扩展的迹象,并不明显。向西北方面来寻求中国文化的起源,想以通过大陆中心而来的道路来解决这一文化起源的学说,是想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但实际上很难成立。不过,印度和中国之间有文化交流,但印度和中国之间,发展的年代差别不大。印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5,(1):56
<正>编者的话:下面这段文字,你读懂了吗?读过之后,有何感悟,又有何联想?请运用你的各种知识储备,以这段文字为内容,或译,或扩,或感,或悟。我们将从来稿中评选出"美文"大奖,并颁发相应奖品。来稿请寄:天津市南开区迎风道18号(邮政编码:300191)《同学少年》编辑部,或发电子邮件到afterclass@126.com。截止日期:2015年1月31日。  相似文献   

13.
14.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汤姆和贝基参加野餐的情况。他们跟伙伴们一起穿行在黑暗的通道里,游览那些熟悉的洞中奇观——人们给它们起了些过于夸张的名子,诸如什么“客厅”、“大教堂”“、阿拉丁宫殿”等等。在这之后,他们开始玩捉迷藏游戏,玩得极其投入,一直玩到都有点厌烦了为止;然后他俩高举蜡烛,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往前逛,边走边念着用蜡烛烟油刻写在石壁上面的名字、年月、通讯地址和格言之类的东西。他俩仍然边走边谈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另一个山洞。……不久汤姆发现了地下湖,它渐渐地伸展,最后消失在黑暗中,他打算沿着岸去探个究竟,可转…  相似文献   

15.
<正>活像一根棍子似的从他嘴里吐出——这是我记录在日记中第一句卡夫卡言论。卡夫卡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某人(我今天早已想不起是谁了)说话不容人打断的特征。重读我的笔记,我今天仍然能产生对卡夫卡的表达方式的敬佩之情。对他来说,不存在普普通通的事物,他总是处处以他独特的简洁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来表达事物的,而且全然不受拘束,脱口  相似文献   

16.
当潮水涌上年代久远的堤岸,夏天连接了下一个夏天。你,什么样?当大雨席卷烈日当头的村落,夏天淹没了下一个夏天。你,什么样?跳过绿春悲秋忍冬和来年更加青绿的夏天。你又出现在我面前。眉眼低垂。转身带走整个城市的雨水。再转身带回染上颜色的积雪。麦子拔节。雷声轰隆地滚过大地。你泼墨了墙角残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个没有跌宕的夏天。来年又来年。却未曾等到一个破啼的夏至。终年不至的夏至。逃过来回往返的寻觅。他不曾见到她。她不曾见到他。谁都不曾见到它。那个从来未曾来过的夏至。世界开始大雨滂沱。潮汛渐次逼近。很多时候立…  相似文献   

17.
姚鼎在《述庵文钞序》上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中说;“义理存乎识,辞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清代的许多学者都把义理、考证、辞章结合起来说明写文章的道理,他们所说的“义理”,就是观点。观点是否正确深刻,在于一个人的见识,所以说“义理存乎识”。辞章指文辞,文辞的质朴,谨严,流畅,雄浑,在于一个人的才气,所以说“辞章存乎才”。考据则有赖于学识渊博,所以说“征实存乎学”。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我们现在的理解和他们大致一样,但不尽相同。 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是解题。第一自然段说这个题目是借用前人的说法来讲写文章的问题。第二自然段具体解释三个概念的含义。第三自然段说明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读要求:1、了解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的相互关系,写文章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才能把文章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2、学习议论文的精读方法:通过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弄清段落层次的内在联系,即逻辑关系,了解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从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二、导读提示:本文是篇议论文,导读时应注意以下特点。1、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涉及面广,引用材料较多,阐述的道理较抽象,这对于写作实践较少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有—定困难。因而不必要  相似文献   

19.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今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在笔者看来,文物、旧书、毛笔,正是一套,都是些遗产、历史、旧文化。主张保存这些东西的人,不免都带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多少少有些"保存国粹"的意思。"保存国粹"现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坏话,等于"抱残守阙","食古不化","迷恋骸骨","让死的拉住活的"。笔者也知道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主义是一种贫乏的方法——是一种不会结出果实来的方法。由于严格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告历史的未来行程。论证可以总结为如下的五条陈述:1.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这一前提的真实性甚至于必定会被那些在我们的观念中,包括在我们的科学观念中,仅只看到了某一种或另一种物质发展的副产品的人们所承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