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又是一位科学的巨匠。如果要问,哪一部著作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兼科学家最突出的体现,哪一部著作是他的两大发现最集中的结晶,那就应该首推《资本论》。青年马克思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波澜初起的时代。随着资产阶级政权在西欧先进国家中相继建立和产业革命的蓬勃开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渐趋激化。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资产阶级的财富象高山一样积聚起来,而初期无产阶级却沉沦在苦难的深渊。饥寒交迫的近代雇佣奴隶,曾经不断起来同这个罪恶的世界作斗争,但他们起初并没有认识到受苦受难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是综合的思想体系,其探索的真正主题和由此形成的哲学特点,就是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晶,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和特质.这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印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深层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也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资本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一、小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学说的重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把商品经济当作与私有制相联系、与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认为马克思是把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在私有制产生之前和私有制被消灭之后,都不存在商品生产,产品并不表现为商品,因而也不存在商品交换,存在的只有产品交换。近些年来,在关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或财富源泉,向世人展现出经济学中“非庸俗”的科学因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学说的科学的辩证方法的内涵。在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各种历史规范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基础上,将资本、货币、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等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资本主义经济中剥离出来,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资本论》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它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说明其历史的过渡性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所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系列重要范畴时,沒有局限于对这些范畴本身的研究,而是着力刻划了它们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矛盾,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辯证转化和历史归宿,设想了它们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关于创新的一系列论述.首先论述了由于交易标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并由此激励了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创新;其次,论证了创新形成超额利润的过程,以及军备竞赛式的创新激励着进一步的创新;再次,分析了行业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并且使社会资源得以有利于创新的最佳配置;最后阐述了经济下行期特有的淘汰、兼并、重组是市场经济下创新的杠杆.本文认为,我国经济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刻,实现由大到强必须由创新驱动.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开端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着手准备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一门科学的逻辑体系的开端,实际上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的出发点,是人们科学分析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个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着重分析意识形态"替身"——拜物教,指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是意识形态批判走向现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系统观念是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原则,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四项主要着力点。《资本论》的叙述过程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思维方式:序言部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抽象判断,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整体发展的前瞻性思考;第一章中对“商品”元素的辩证展开,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自身结构进行全局性谋划的思维方式;第一章中对“劳动的二重性”的现实分析,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中的现实主体进行战略性布局的思维方式;第四章中对资本总公式的综合揭示,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动态规律进行整体性推进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分配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剩余价值率是马克思研究分配关系的起点和伏笔;工资理论重点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的分配;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则研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物质利益上的深刻对立;剩余价值分割理论说明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团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掠夺。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伟大经济理论著作,它在详细论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同时,对这一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科学、文艺、宗教和道德等也作了大量的精辟论述。《资本论》第一卷对宗教的论述涉及自然宗教、民间宗教、印度教、  相似文献   

13.
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育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在马克思看来,在商品生产中,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创造者。其实,马克思一方面指出资本家是社会生产中的寄生虫,另一方面,马克思并未无视作为企业家的资本家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相反,马克思承认企业经营管理者参与了商品价值的创造,而且肯定了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可以美学阅读,美学意蕴突出表现于结构形式.《资本论》结构在处理部分与整体之关系上自觉坚持"艺术整体"的美学法则,具体表现不仅在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向,而且在于"分流-递进"的叙述技巧.《资本论》结构最鲜明特色是贯穿辩证法逻辑程序,从逻辑起点、范畴转换、原理联系、各卷衔接等,都显示出"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联系秩序过渡到另一种联系秩序的规律".《资本论》结构不仅旨在阐释客观规律,而且意在表达主体风格.《资本论》探究的并非仅是"2 2=4"意义的经济规律,其结构形式蕴涵审美情愫.《资本论》创作作为"精神生产",不仅在论述内容上追求政治经济学目标,而且在结构形式中实践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集合,也是他的辩证法的集成成,这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的逻辑上,马克思的辩证是贯穿于《资本论》中的一个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揭示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中的具体化,研究《资本论》的逻辑,不仅是学习和理解《资本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一个有着特定叙事结构的理论文本,而其特定叙事结构在比较全面的意义上开显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首先,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叙事并非只是阐述了一个一般的认识论步骤,更深刻的问题在于,马克思凭借这个方法,开辟出批判的哲学视野及超越英国经济学传统的政治哲学问题域,从而为阐发正义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看,通过对洛克以来一脉相承的理论传统中不断凸显的权利原则予以“抽象肯定”并“具体否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资本批判”维度上作出了正义判断,并由此厘定了“基于平等的正义”逻辑.更进一步说,由于马克思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中来考察政治哲学问题的,所以归根结底,《资本论》中“基于平等的正义”指涉的乃是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层面的问题,这决定了无论是作为其前提的权利,还是作为其实质的平等,都是与自由主义正义理论判然有别的.  相似文献   

17.
自《资本论》问世后,西方世界对其的认知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仍然处于低潮。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世界中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到重创,但并不能由此断言,社会主义将要取代资本主义,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发展的一个巅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是与对资本生产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即通过对私有制社会经济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商品及商品生产二重性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大工业生产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背后的矛盾,进而揭示出整个私有制社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弊病与矛盾根源。在《资本论》最后,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必然会在经济体系内部衍生出否定其自身的现实的经济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关于股份公司产权结构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两权分离”理论当中。他对管理职能与所有权职能的分离 ,真实资本与所有权资本的分离过程加以系统透彻的分析。这一思想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即最终所有权 ,法人财产权 ,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这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鲍德里亚立足于消费社会的现实处境,指出当今社会的主导原则已经从物质生产过程转向了符码对人的操控;马克思基于生产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无法解释消费社会的这种新变化。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只是作为交换价值的拜物教,而消费社会中的拜物教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相统一的符号拜物教;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批判只是对生产内容进行批判,而应该对消费社会的生产形式符号逻辑进行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策略也不再是指向剩余价值的剥削,而是符码的霸权,其解放途径是回到原始的象征交换体系。如果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的本质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那么鲍德里亚的资本主义批判所抓住的仅仅是资本逻辑的表象:符号逻辑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