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月,一本名为《书籍装帧创意设计》的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甫一上市,立刻引得业界追捧。2004年3月30日,书作者邓中和先生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出版社、业界主要媒体的专家、领导、编辑同人相约北京,共同畅谈对书籍装帧的种种看法。本刊编辑部亦应邀前往。这里遴选有代表性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高信 《出版史料》2007,(1):61-65
莫志恒书装的“开明”风致 在二三十年代林林总总的出版社书店书局中,相对而言,设有比较专门人员的或约请艺术家进行装帧设计的并不多,对封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中间,开明书店是比较重视的一家:她自1926年创办到1953年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二十多年间,作为一种风格鲜明的书店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在中国现代书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读者关心的是畅销书本身,内容好与坏,装幀简与精。书人则不同,不但要把畅销书找来彻底解剖,还要研究谁制造了畅销书,如何制造畅销书。畅销书的产生千奇百怪,偶然与自然。但据多年书业经验,畅销书的偶然因素更多一些。没有哪个策划人、编辑能够制作出本本畅销的佳作。是谁制造了畅销书?是作者、编辑、策划人、时势共同造就了畅销书。当然,人、出版机制是诸多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石莹 《出版科学》2015,23(2):111-112
书籍装帧,乃是一部书稿付梓之前,对书籍整体形态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中国古代的书籍虽也有装帧保护,但现代意义的“装帧”一词,是丰子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引入的概念.如今的书籍装帧,已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而是包括了整张书衣,以及书籍形态、用料和制作等各方面设计,但在民国时期,装帧主要是指封面设计. 南京藏书家金小明多年来致力收藏民国书刊,浸润日久,对民国书装那些事儿可谓信手拈来.近年来,有数篇关于民国书装的文章发表于《博览群书》《万象》《温故》《闲话》《老照片》等刊物.2014年夏,金先生将这些随笔文章汇集成《书装零墨》一册,从中依稀可见民国年间出版发行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小史.  相似文献   

5.
图书评论应当重视对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评价杨小民图书是精神和物质、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图书的形式因素即为书籍的装帧设计艺术(以下简称“书装艺术”),它的内容应当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环衬、扉页、字体、字号、插图、版式、护封等。书装艺术作为图书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6.
张姝 《出版经济》2005,(6):24-25
青春图书在近年来的书市上一直独领风骚,到2004年更是大放异彩,在各个畅销榜上居高不下。作为以青年为主要读者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在远离了五六十年代《牛虻》、《红岩》、《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辉煌,现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出版人又是如何看待青春图书的?  相似文献   

7.
画报封面纵横谈康富平书籍、刊物无论如何,都是要靠封面来阵的。纵观各类书籍、刊封面设计,有小说、专著具书、画册、画报、连环画小说封面多选择与内容的插图、绘画、图片和装案为衬景,结合书名进计,尽量突出书名。专著一般色彩朴素,装饰严谨,格肃穆。而刊物一般则...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黄伊 《出版科学》1999,(1):50-51
1996年1月,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45周年。我有幸接到一张请柬,参加社庆座谈会。我刚走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办公大楼,忽觉耳目一新。原来,最醒目的橱窗里,陈列着一批精心设计的出版物和重新装帧的重印书.几乎囊括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历年出版的最优秀的作品。我站在橱窗前面看着看着,双眼模糊了,不由得回想起那耗尽了我的青春年华而无怨无悔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陈孔立,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2004年他出版了专《观察台湾》。在2005年的新《台湾学导论》一书中,他首创“台湾学”体系,被业界称为台湾问题学术研究上的里程碑。年逾古稀的陈孔立仍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千字以上。  相似文献   

11.
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装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读是书装艺术审美的主体。每一位读的审美过程无疑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必然要运用客观标准。笔在《书装艺术审美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载《中国编辑研究》2000年年刊)一中曾提出,书装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作为艺术作品审美共性的技术性标准、民族性和时代性标准以及成熟艺术风格标准。一般来说,审美主体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存在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装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这段论述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标准的多重性问题。正确认识这种审美的多重性标准,正确认识多重性标准与书装艺术发展及书装设计人员创作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促进书装艺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专业百科全书,根据国情与读者的需要,将一些精彩的或资料性较强的彩图,单独印刷,插装于书中。这种印装方式,既提高了书的可读性,又可美化书籍的本身,不失为可行之举。笔者阅读过一些这类印装的百科全书,根据其彩色插页在书中所  相似文献   

13.
回眸2008年的中国图书业界,有两个出版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独木成林的<沉思录>现象,一本老书出了十几个版本,史上鲜见;再一个是回忆、描述、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书籍汗牛充栋,可见这30年改革史的饱满丰富,真的有写不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金镶玉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图书馆杂志》2000,19(9):55-55,46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其装帧形式繁多。唐朝以前主要有韦编、丝编、卷轴、旋风装;宋至清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清末民初至现当代则有线装、平装、精装等。书籍的装帧是随书籍的不同材料而采用不同的装订形式。它既实用,又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反映版本形式的时代特征,而成为鉴别版本的依据之一。有一种装帧形式为绝大多数版本学和书史等书所不录,至使这种装帧形式鲜为人知或知之不详,这就是金镶玉装。  相似文献   

15.
深切的怀念     
今年5月19日,是著名书装艺术家、诗人、书法篆刻家、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曹辛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先生毕生虔诚敬业的可贵精神,学习先生经典书装作品的艺术特色,中国版协书装艺委会在召开换届筹备会期间,安排了“曹辛之书籍艺术研讨会”。按照吕敬人的策划,经过鹿耀世、尚云波选拍图片,刘静精心设计,宝峰集团杨学红、曲丽出面赞助,印制了“怀念曹辛之先生”画页。5月15日上午9时,北京的书装界人士和各省市艺委会代表汇聚一堂,参加“曹辛之书装艺术研讨会”。吕敬人主持发言,并介绍了赴会的邱承德、钱月华、何燕明、刘玉琦、王士忠…  相似文献   

16.
△《边春光出版文集》日前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是“中国出版论丛”中的一部。边春光同志生前曾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国家出版局局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该文集收入边春光同志在此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报告和文章等共87篇,内容涉及出版、编辑工作、印刷发行、出版科研、书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书评,以评论图书内容为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也不应仅限于书的文字,书的装帧,也应是书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里试谈评价书装艺术的审美标准。一、书籍装帧评价应着眼于意境的开拓。装帧艺术与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一样具有表现艺术的特征,而这种表现艺术尤为注重意境的开拓。深邃意境的创造,旨在为反映书籍内容服务,不是为悦目而作装饰的所谓美化,它在于诱导读者深入领会书籍内容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梵夹装不是经折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我国书史学术界,关于书籍的装帧形式,一直流传着“经折装又称梵夹装”的说法。即认为:梵夹装=经折装;经折装=梵夹装。以至于《辞海》、《中国书史》等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辞书和教科书也以此为定论。如:郑如斯、肖东发先生编《中国书史》1987年版104页,《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1304页中均说:“梵夹装即经折装。”经考证,实则不然。笔者最近在豫南地区进行古籍考查过程中看到了国内唯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半部唐代《贝叶经》,此经装帧形式完好,是真正的梵夹装。共262叶,重2393.5克,长50公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上抄写复制时期抄写书卷的形制、版本及文字方面的特点可以从出土文献中管窥一二,纸质写卷以敦煌写本数量为最多,可以藉此探知4至10世纪抄写书卷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敦煌写本大多为卷轴形式,也有经折装、蝴蝶装、册叶装等。一书分写数卷、一卷分写数书、一书有若干抄本的情况兼而有之。文字使用方面受书手水平和态度的影响较大,正体俗体并用,讹字、假字、讳字多见,规范性方面不如印刷书籍。由这些写本可见当时装帧、版本、文字使用方面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大量的馆藏书籍中,有相当数量的精装书籍,如各种手册、字(辞)典、百科全书以及经典名著等,还有大量的精装过刊.经过长期翻阅使用,有的书会脱壳,甚至散架.一般图书馆通常的处理办法是,把脱壳的破书送去重新装钉,这样工序复杂,等待修复的时间长,影响读者借阅;另外,重新精装一本书市场价4~5元,累计下来,图书馆修补破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