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晚上,我与侄女进行了一次有关“好孩子”的谈话。我: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听话,听父母的话,听别人的话,听领导的话。你呢? 侄女:说得对我当然要听,说得不对我就拼命不听。我:你怎么判断对与错呢? 侄女:我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要看他们跟我的想法是否一致,一致就是对的,不一致就是错的。我:我特想知道,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算是好人,什么样的人算是坏人?  相似文献   

2.
刘蕤瑞 《教师》2010,(19):1-1
一、幽默式说话艺术 如果我们善用幽默,常寓批评于幽默中,学生则易接受,也就能产生积极效果了。譬如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老睡觉,我轻言细语对他说“梦见飞熊啦,还是化为蝴蝶啦?要是‘梦笔生花’就好啦。”轻松的氛围唤醒了睡觉的同学。他们不厌也不烦且认真地听着课了。我想这就是幽默说话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老爸我就头疼,别看他在外人面前像个面冬瓜似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的话都给我留着呐.只要一见到我,他那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的上下嘴皮就吧嗒吧嗒地说个没完--我想他真应该去当演说家--省得我每天都要聆听他的谆谆教诲.老爸的教育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要好好学习啦,不要贪玩啦,应该像个女孩子样啦……有时我听烦了,就会捂着耳朵大声抗议:"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少说两句行不行?没人把你当哑巴."每次他听了我的抗议,不但不生气,反而讲得更起劲了.  相似文献   

4.
星期六晚上,刚吃完了饭,爱看电视的我等不及啦,就急急地把电视打开。爸爸来了说:“我要看足球赛。”妈妈来了说:“我要看《奔月》。”我大声说:“不,我要看《动物世界》。”可家中只有一台电视呀。爸爸想了想对我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老爸我就头疼,别看他在外人面前像个面冬瓜似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的话都给我留着呐。只要一见到我,他那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的上下嘴皮就吧嗒吧嗒地说个没完——我想他真应该去当演说家——省得我每天都要聆听他的谆谆教诲。老爸的教育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要好好学习啦,不要贪玩啦,应该像个女孩子样啦……有时我听烦了,就会捂着耳朵大声抗议:“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少说两句行不行?没人把你当哑巴。”每次他听了我的抗议,不但不生气,反而讲得更起劲了。期中考试我粗心大意,数学考砸了。领成绩…  相似文献   

6.
生日的故事     
方莉华 《学前教育》2005,(11):29-29
这天早上,文文一进幼儿园就开心地告诉我:“今天晚上我要和爸爸妈妈到酒店里去吃饭,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一旁的嘉琪听了奇怪地问:“妈妈怎么会有生日?只有小朋友才有生日。”文文不服气地说:“我妈妈就是有生日。”听到他们的谈话,其他小朋  相似文献   

7.
<正>尼可在家里捡到了20元钱。“这钱是妈妈的。”他想。这时,他心里有个小人儿说起话来了:“快拿去买零食吃啊!”听小人儿这么一说,尼可心里就只有好吃的巧克力啦、薯条啦、可乐啦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个人,年近四十,却仍有着羡煞旁人的年轻之心,他的座右铭就是:"奋斗,我要奋斗!"于是,便得了"黄奋斗"的"雅号"。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的老爸!为什么这样说?且听我细细分解。要说老爸的奋斗之心,从他的日常言语中就能看出。"来来来,看一下我刚才奋斗的结果……""要奋斗啦!我们一起奋斗。"这些都是他日常挂在嘴边的话,于是,听  相似文献   

9.
品尝青橄榄     
下午,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笑着说:“我带来了一种秋天的果实,想知道是什么吗?”听老师这么一说,大家可好奇啦!我们猜测着,老师不是皱眉头,就是摇头。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下,老师叹着气在每个人的桌上放了一个。大家看见了,争着说:“不就是青橄榄吗!身上还有小黑点呢,难看死了。”大家大失所望,无精打采地坐着。“啊!怎么这么黏?”林魏翰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叫道。“这是橄榄油,可以美容,但是……”老师话音未落,机灵鬼林建荣可猴急啦,赶紧把橄榄油往脸上一涂。老师见了,笑着说:“橄榄油要经过提炼,才有美容的功效!”大家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0.
<正>从小,我就教育儿子,听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一次,儿子竟用大人的口吻拿腔拿调地说:"听话,是个复杂的话题!"我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怎么复杂啦?"儿子:"如果大人的话说错了呢?"我说":有时,大人的话虽然说得欠妥,但也该听,这是对大人的一种尊重!"平时,儿子喜欢看课外读物,他现学  相似文献   

11.
解题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是上几辈人说的;题外有题——是我想说的。——题记解题很累,但解出(或找到)答案则是一身轻松,如果有题而无答案或答案不确定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有人说是题就有答案,可对于中学生来说,丢下课本,想轻松一下,却不知将会面临更多的“题”。而这些课本以外的题是五花八门的,让人在成长中朦朦胧胧地、不知不觉地走进这个题海中去了。既然走进了题海,绕是绕不过去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  相似文献   

12.
说“面子”     
“面子” ,是我们在谈话时常常说到的一个话题 ,好像一听就懂 ,但细想这个话题的人大约不很多。近来在社会上 ,经常听到这两个字音 ,一些人似乎在研究 ,认为这一件事情 ,很不容易 ,是他们的精神纲领 ,只要抓住这个 ,就像拉住了耳朵一样 ,全身都跟着动了。据说前些时候 ,有人去要求利益 ,一通威吓 ,吓得过路行人满口答应 ,但临走时 ,却被一拥而上 ,落得遍体鳞伤。他就是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 ,自然就是别人有面子了。这个故事是颇有些人知道的。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想还好 ,一想就觉得儿糊涂。每一种身份 ,就有一种“面子”…  相似文献   

13.
兰芝过门没多久 ,她公公马三毛的脸色就阴起来。见了人 ,头摇得像拨浪鼓 ,长吁短叹 ,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哎 ,真没看出 ,她是这样不守本分的人 ,净想鲜点子 ,哪像个庄稼人的样子!俺那儿子富强也是个软骨头 ,一点也不立架儿 ,兰芝说种草他也说种草 ,和应声虫没啥二样!”“种草?”听的人就不相信 ,“多少朝代以来只有种庄稼除草 ,哪有在地里种草的?我看你马三毛纯是吃饱了肚子瞎白话!”马三毛气得直翻白眼 ,赌咒说 :“谁要瞎白话谁是这个!”马三毛伸出了他的小指头。听的人就笑 :“不管你是哪一个 ,在地里种草谁见过?”马三毛就是没…  相似文献   

14.
豆豆热线     
有一次听讲座,一位作家说:“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名作家,那么你就要耐得住寂寞。”当时,听了这句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不久便淡忘了,但是这几天,忽然又想起这句话,就觉得它意味深长了。其实,何止想成为一名作家要耐得住寂寞,学习,也同样要耐得住寂寞。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多了:阳光、草地、欢声、笑语,总在不经意间扰乱我的心神,不自觉地想投入它们的怀抱。学习的过程犹如一段旅途,漫长而又乏味。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整段旅程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在走,又怎么能不时时感到茫然和寂寞呢?我是一个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人,于是,就这样走走停停,…  相似文献   

15.
周末啊周末     
忙碌了五天,终于盼到了周末,但是,周末对于我来说一点儿也不快乐。大清早被人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拉出来,就为了到学校去摆弄一些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画笔啦、颜料啦,无聊!下午的时间也没闲着,一点多钟就要背着个书包去学校跟烦人的英文字母打交道。听老师那像催眠曲般的言语,我的脑袋不时地往下垂,唉,快困死了!晚上,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就要赶到老师家上作文课。说实话,这些兴趣小组中,只有作文课才是我最愿意上的。忙忙碌碌了一天,晚上九点半左右才拖着个疲惫的身子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影子搬家     
正"我要搬家啦!"有一天,我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对我说。"哎?"等我发现这个声音是从我的影子里发出来的时候,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是你在和我说话吗?""是呀!我要搬家啦,承蒙您把我当朋友,所以特意跟您道声别。"我的影子彬彬有礼地说。啊,对了。小时候听人说玩得再好的朋  相似文献   

17.
晴子姐姐: 你好!我很喜欢“倾诉倾听”这个栏目,更想和晴子姐姐做朋友。说实话,我不属于那种“淑女”,我可以算是“不良少年”一类的吧。因为不管认识我的人还是不认识我的人都这么说。我讨厌那种做小女生的拘束,什么“三要四不要”啦,好像只有迈着莲花小步,笑不露齿,动不动就脸红的才是好女孩。我才不管这些呢,我要有自己的个性。我平时总是把头发弄得乱乱的,前面几  相似文献   

18.
前年我卧病在床,对班上两名差生总放心不下,就叫人将他们请来,非常吃力地给他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两个学生听着听着流下了行行热泪。以往我也曾多次找他们谈话,做过思想工作,可是从没有取得这种效果。其中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后,在来信中还深情地叙述这次谈话的情况和感受。因此我想,捕捉良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我不是说一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听、多读、多记、多说。我会听,不管是听故事还是听人说话,我都很专心。我爱读,对书简直着了迷,在家里如果一两个小时听不见我的声音,那我准是在看书。我会记,我记的东西可多了,最厉害的是说成语,一开口就像金鱼吐泡泡似的,一串一串的。我喜欢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的时候别人不能插(chā)话,一口气讲下来,清清楚楚的,别人听得明明白白,再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啦。哈哈!我还喜欢奇思妙想、编(biān)童话、编儿歌,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20.
方老师:我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那便是做事情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所谓“度”也就是分寸。最近妈妈总是叮嘱:为人处世一定要有‘渡”。数学老师告诉我:“提问题要把握‘度’,否则结果不会好的。”语文老师较神秘地对我说:“语文中有模糊知识,认真细致但不能‘钻牛角尖儿’嘛!”班主任总是和风细雨地跟我们讲:“玩也得有个‘度’呀,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往前走啦。”…‘··听着这么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就想呀想,足足在写字台前坐了四个晚上,但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定程度”到底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