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两千年到两百年的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常人们都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代表西方学者的传统看法,它不可避免的与资产阶级“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夹杂在一起。但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备受一些西方学者的推崇和赞誉。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我们有教养的欧洲人心目中就会引起一种自然的家园之感。”[1]从文化寻根的角度来看,一些学者对雅典民主制高度肯定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的区别,忽略了雅典民主制难以逾越的时代局限。客观分...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理想国》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理想国》新探王莹章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大思想家。他在世80年,著述颇丰且大量流传至今。柏拉图的著作涉猎范围很广,使得柏拉图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做出了拓荒性的贡献。黑格尔曾说:“柏拉图的著作,无疑地是命运从古...  相似文献   

4.
正如黑格尔所言,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神家园。柏拉图经历了十余年深沉的思考,取其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之精华的《理想国》,今天依旧散发着绚丽的教育之光,它是一种寄托,一种憧憬,它是教育精神家园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学者们对于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但都忽略了“战争与安全”这一主题。如果对《理想国》细加研读并充分考虑到其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其中浓厚的战争气息以及对安全的渴望。《理想国》中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避免或赢取战争来维护希腊各城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伦理学家,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善之最高本体的理念论,提出了同善之最高本体相适应的“四德”说,“四德”说是柏拉图伦理学中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对当时和后者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哲学在其源头 ,并不如在现代那样高度专业化却又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在其发生期 ,哲学的智慧之光普照自然和人间。也许正因为此 ,古代哲学有其永恒的魅力。正象中国人经常追忆先秦 ,西方人喜欢以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 ,又以柏拉图吸引了最多的读者。所以怀特海说 :“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 ,那就是 ,它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们读他的名著《理想国》 ,可以发现他的理念论 (按照陈康先生的译法 ,应该叫“相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 ;他所设计的理想的国家 ,是以后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图》是探讨国家问题的开山之作。柏拉图时代,希腊城邦危机四伏,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这一险象,柏拉图深思熟虑,推出自己的哲人治国方略。在《理想国》中,他认为,要使国家实现正义并长治久安,必须让政治与哲学联姻,权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柏拉图构造理想国的根本性的政治伦理尺度,同时至善也集中地折射出柏拉图政治伦理思维的内在特质。文章着力从两个层面分析柏拉图建构理想国的政治伦理走向:其一。从城邦的整体构思看,理想国中城邦的政治秩序设计是建立在柏拉图所持的政治伦理之基础上的;其二,理想国的和谐秩序的基石更是奠基于个体灵魂有效的秩序中,即理想国是“和谐”的个体灵魂在政治秩序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什么     
《理想国》一书的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蕴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诸多内容。后人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因为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传统,一定需要追溯到希腊去寻找其渊源,《理想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与先人对话的可能;同样的,西方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几乎都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经典表达形式。阅读《理想国》既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能力,又能得到一种语言的享受。我们高二、高三的政治教材中一再论述到正义和公平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去看一看柏拉图是怎样论述的吧——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海南)》2005,(9):47-47
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很多世界之最,其中,《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论文。《学记》成书要晚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但《理想国》的主旨是讨论如何治国之类的国家大事,教育是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被论述的。《学记》则是从教育的角度论述教育,因此严肃的论著都要在这个“世界之最”上加上限定词: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的著作。也有人称它为“教育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实际上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之中,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教育理念以理性说服为核心。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对“高贵的谎言”的论述,被认为是古典教育的经典论述。《理想国》和《蒂迈欧篇》相关文本表明: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建立在说服的宇宙论模式之上,由此证明高贵的谎言对真理进入灵魂来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具有无法让真理稳固地存在于灵魂之中的困难,这一困难本质上是由柏拉图的形质论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学会仰望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神思穿越千载。 西方经典《圣经》中说:“让我们把头转向群山,群山会给我们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但在人民2007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教师用书中.我们竟然看到了三个不一样的名字。《历史·必修三》26页导言说:“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历史·选修四》31页说:“拉斐尔所画的雅典学院,中央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说: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本人),夏日里在克里特相遇,讨论法律的优劣以及一个优秀制度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洞穴喻”是西方哲学的经典寓言,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三个隐喻之一,它包含柏拉图哲学基本理论和观点.在“洞穴喻”中,柏拉图以“洞穴”喻世,来说明现实世界中两种不同本质人的不同境遇,一种是特立独行、有思想、自由求索积极上进的有识之士;另一种是逆来顺受,不愿接受改变的无知之徒.“洞穴喻”带有一定的启蒙之意,也是西方哲学史早期启蒙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一个重要论述,也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途径。他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基于经过深入思考的人性论,基于他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基于对世界结构的分析,对当代教育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是柏拉图对当时希腊日趋衰败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的深切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一书中从建立理想政体的角度,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意义,将学前教育纳入其精心构筑的以培养“哲学王”为最终目标的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并提出了由国家掌管,对幼儿实施公共教育的超前要求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两善择其一,两恶择其一,都是生活中最普遍、最难以选择的难题。面对两难之择,我认为最优方法是:两善择其重,两恶取其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从“两善”中做出选择,柏拉图给出了答案: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假设有一个洞穴,洞穴里面是一群被缚住的人,他们只能向前看向洞壁。他们的身后有一团篝火,当一些人从他们的身后走过时,会在洞壁上形成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