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凯华 《考试》2009,(2):7-7,19
树立读者意识,对学生写好高考作文非常关键。笔者从人、事、情、理四个方面论述了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一切写作对象只有六类:人、事、景、物、情、理。散文无所不包,便有了相对应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与议理等六大类散文。本文从创作角度对散文品类的样式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写"虚"与记"实"是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本是对立转化的辩证统一体。作文构思既需通晓"化虚为实",也要深谙"化实为虚"。把客观存在的人、事、物,通过艺术描写,化为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此之谓化实为虚。这种技法往往摒弃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的本来内涵,而是将作者主观上具有的情和  相似文献   

4.
物理,格物至理也。“物”是事实依据,“理”是知识原理,也是理性思维。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认为:知在我,理在物。他训格为至、为尽,训物为事。他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其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的直接经验。这种实践活动,包括亲自动手的体验,包括亲身经历的观察体验。  相似文献   

5.
[单元概说]本单元中五篇写动物的记叙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五篇文章都避开了单纯的记叙和介绍,把事与理、事与情、物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赋予动物以人的精神、人的智慧。因此五篇文章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丰厚的思想底蕴,集中表达了人对善的渴望,对美的  相似文献   

6.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7.
<正>写"虚"与记"实"是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从狭义方面讲,所谓"虚",是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本是对立转化的辩证统一体。作文构思既需通晓"化虚为实",也要深谙"化实为虚"。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艺术描写把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化为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此之谓化实为虚。这种技法  相似文献   

8.
张兴武 《同学少年》2012,(11):12-13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主要用叙述与描写的方法,记录社会生活中人、事、情、景的变化与发展。想要写好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言之有"物""物",在这里指生活中的实物。在一篇记叙文中,如果能精心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陈经纶中学的特级教师崔秀琴告诉我们,作文有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写好"一人"、"一事"、"一情"、"一理"。无论考试出什么题目,都可以用这"四个一"轻松对付。《写好一个人物》就是她奉献给大家的第一篇重磅文章。  相似文献   

10.
考点指津1.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就是生活图画,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小说、戏剧主要是把握人物形象,诗歌重要是把握情感,散文主要是把握文中人、事、物、情这些因素。散文可以写入、写事,也可以写景、写物、写情,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形象。2.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味语言的水平高低,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高考文学作品语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无外乎人、事、物、景、情、理这些元素。人无疑是主要元素,要把人这一“主角”写好,离不开描写。描写中,以心理描写最难,因为,心里想的,看不见,摸不着,用俗话说,就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用诗文说,就是“三分春色绘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能把一段或一篇文字叙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简明扼要地说清楚的能力。提高记叙文概括能力要根据记叙文的不同类型寻找不同的路径。写人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人物入手,由"事"及"人";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写景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景入手,由"景"及"情";状物的记叙文,要从分析物入手,由"物"及"志"。除此之外,借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也是提高记叙文概阔能力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教育文汇》2014,(24):25-30
[前言]写文章讲话有没有诀窍?怎样才能让人爱读爱听?我认为这诀窍就是写文章的规律,它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个字:“形、事、情、理、典”。文章的基本构成都离不开这五个字;借助这五样东西,从这五个角度不停地变换组合便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一、写进情 我们在写章时都希望写出感情来,但是没有载体是很难写出情感来的。情这个东西在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而是要依托于一定的事或一定的物才能表现出来。事与物都是情感的载体。要在章里写出情感,就应把握好抒情载体,把情感写进“事”或“物”里面去,读读到这些“事”或“物”,就会产生共鸣,读出情感来。  相似文献   

16.
散文要写得“形散神凝”,就得学会“聚焦”。所谓“聚焦”,就是选择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作为’焦点”,用以凝聚散乱的题材。如果我们将所写的题材聚焦于一物,这个物就成了叙事或抒情的中心,所有的材料都向它辐凑过来,这种手法就叫“物脉”。我们学过的散文,如冰心的《一只木屐》、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  相似文献   

17.
初学写作的人由于把写文章看得很神圣,因而他们便一直错误地认为,凡能写进文章里去的人、事、物、情、景、理,必定也是带有一定的神圣色彩的:这些人,一定得是政治上出类拔萃、生活中有先进思想或英雄行为的完人;这些事,一定得是对国家有重要意义,于人民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些物,也一定得是貌似平常被人长期忽略而实则价值连城令人刮目相看的奇物;即使是情,也一定得是健康高尚的、革命的大众之情,否则,似乎便不配入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而产生这些偏见和误解的根源则在于他们根本就忽视了自己身边细细碎碎、平平常常的人、事、物、情、景、理有时也能做成大文章的这个事实。 好的作品,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而这里的“生活”,如果具体一点解释,它不但包括那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的大人、大事、大物,同时也包括寻常百姓生活中的小人、小事、小物。就拿一些专业作家来说吧,他们写得最频繁、最得心应手、最精采的素材,并不全都是些反映国家大变化或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之类的素材,而往往却是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与写作重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其实,语文能力最根本的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只有会分析文章中的精妙手法,才会开始运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呢?这个良好的切入口就是课文,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的分析不外乎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何写,如何写。所有的文章都逃不过人、事、景、物、情、理这六个内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刻画人物的  相似文献   

19.
让哲思飞扬     
有了情,文章会平添几分亮丽;有了趣,文章会平添几分滋味;同样,有了理,文章会平添几抹华彩。[小引]物、事、人,是作家哲思的载体。假一物,可以飞扬妙思;借一事,可以承载雄辩;凭一人,可以凸现睿智。藉此便可妙笔生“花”——理性的花朵。此“花”色异,芳醇,容艳;此“花”迷人,怡人,醉人。无论是春风沉醉的晚上,还是冷风肆虐的冬夜。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些精心培植的理性园圃吧!以物喻理的短文精品疯长的鱼王国华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缸里放养着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那种鱼长约三寸,大头红背,长得特别漂亮,惹得许多人驻足观…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情"和"我"。教学散文,就要深究"我"之"情",怎样统摄人、事、景、理。也就是说,散文教学,不应只把目光放在事如何之奇,景如何之妙上,而应去深究人、事、景、理之后的"情",深究"情"之投射如何使人、事、景、理变形、纯化、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