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7,(3):44-49
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编辑试图删改《随想录》第七十二篇内容,据此,第七十二篇被认为首发在1981年9月25日《收获》第5期上。但巴金并不认可《大公报·大公园》的第七十二篇版本,且在第七十三篇对删改一事提出抗议。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对该文做有题无文处理,该篇全文最早发表于1983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的单行本《真话集》。发表风波体现出巴金为讲真话而抗争的精神。考察第七十二篇、第七十三篇发表始末能从细部充实了巴金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每校每周每班都要拿出两节课来上,然而在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并没有因此而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与教学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教室的地面居然有多处口香糖痕迹;家境富裕的孩子去超市偷东西;  相似文献   

3.
黄涛跃 《广西教育》2007,(12B):22-22
案例描述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雄浑激越的旋律回荡在教室,营造出豪情万丈,热血沸腾的氛围。与此同时,学生带着老师课前布置的问题欣赏《水浒传》第三集片段,这个问题是:对比原著,原著在文学语言上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不知不觉,录像放完了。讲台下手臂如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相似文献   

4.
近日走访学校.上海市建襄小学校长吴德明告诉我.本学期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正组织教师阅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好评如潮的通俗教育学专著.不仅获得《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美国报刊的好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国媒体也予以极力推荐.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 《庞贝城的毁灭》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中的第6课,是在学生学习《地震》一课后,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地球内部力量以火山爆发方式如何改变地球的表面,也为后面的《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课作铺垫。  相似文献   

6.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  相似文献   

7.
《江西教育》(B版)2009年第4期刊登徐玲老师的一篇课程故事——《看梧桐落叶看雪花飞舞》,文中讲到一次语文课上,教室外面飘飞起雪花,老师并没有因为要完成课时目标而继续《黄鹤楼送别》的教学,而是大声对学生们说:“感谢大自然在我们语文课上降临一场美妙的大雪,下面我们花15分钟时间欣赏这场雪。”看到学生兴奋的神情,老师还鼓励说:“如果你觉得在教室里面看不过瘾,可以跑到走廊上看。当然,要是你不怕冷的话,也可以到外面感受一下雪花落在身上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篇幅都相当长。本单元习作.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写梗概,二是写场景。写场景对我们来说并不生疏;写梗概是这个单元写作的重点,又是新内容,过去训练不多,今天我们就重点聊聊怎样抓重点写梗概。  相似文献   

9.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在给《第56号教室的奇迹》序言中的一段话。再次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春雨润无声     
崔树卫 《河北教育》2006,(11):43-43
上课铃声响过,我快步走进教室,刚要上课,却见地面上散落着许多玉米粒。我环视教室故作惊讶:“对不起,我走错地方了,怎么教室变成粮仓了?”大多数同学都被我幽默的话语逗乐了,可有几个男同学却脸一红,头一低,不敢与我对视。我心中已有几分把握,于是对大家说:“同学们,请拿出一张白纸来,默写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教室里又是一阵喧哗,“老师,不上数学课了吗?”“数学老师也要求默写古诗吗?”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有那几个男同学偷偷地相视一笑,悄悄地拿出纸,飞速地写了起来。一分钟后,那几个男同学首当其冲,率先交了上来。我一看,“100分!”因为那几张纸上写的都是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单元第四课与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存在天然内在联系。教师可以使用统整法,将《哲学与文化》中相关内容和《逻辑与思维》融通,以大概念统摄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大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13.
陈兴宝 《课外阅读》2011,(5):115-11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像当年《学习的革命》一样登陆中国后,风靡一时,雷夫大有像雷锋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少人言必称雷夫,似乎只有雷夫才能拯救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只要按照雷夫的方式、方法,就能创造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大家都抱着这种想法未免有点天真了,一不留神可能成了江湖骗子的谎言。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市职教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选择了“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进行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把建设专业教室与改革教学方法密切配合作为研究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思路。 一、建立多功能的专业教室 近年来我校建立了专业教室,把《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应用》课的教学场所从普通教室搬到了专业教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一种采用微电脑技术的自动控制设备。实践性强,学生要在充…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0,(8):16-17
常梦飞7月7日在《海南日报》撰文指出: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学生李红豪,在《草见人命》一文中,措辞激烈地抨击现行教育弊端,被班主任老师要求反思,且“思想没有改变,就不许进教室上课”。从此,李红豪14个月没有踏进教室。(7月5日《武汉晨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创意】指导学生编写回目。【创意说明】回目是章回小说最基本的标志,它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章或一节的内容,多用对偶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课的课文《愚溪诗序》时,笔者在走进教室前就在思考:前面刚上完两篇篇幅比较长的交言文,学生都上得没劲了,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讲文言文?再说今天的这篇《愚溪诗序》篇幅不长,而且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吧。心里寻思着,就这么办。于是,把早已准备好的教案放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章回小说,涉及到大量的宴饮描写。据统计,全书约有228处宴饮描写,其数量之多在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与其他明清小说中的宴饮描写相比较,《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在布局分布上,宴饮描写相对集中在第九至第七十九回,并以第七十八回的数量最多;在描写密度上,大宴小请频繁交替、交叉上演,不避重复;在与节日的关系上,节日的安排是为宴饮描写服务的;在宴饮内容上,包含饮食、唱曲、游园赏景等丰富的内容,并表现出浓重的市井特色。通过分析文章指出,《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在宴饮内容的纵深扩展及小说叙事观念的转变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对《林兰香》、《红楼梦》等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空中英语教室》这一网络教学平台,并论述了内隐学习及其主要特征,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空中英语教室》网络教学在促进英语内隐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百战奇略》中有五十九簪内容直接引自《孙子兵法》,这些内容,大部分是对孙子原文原意上的解释,有的是《孙子兵法》的应用,还有的是作者对孙子内容的发挥;另有四十一条,对《孙子兵法》虽没有直接引用,但内容在《孙子兵法》上能找出原型,其中有的文意与《孙子兵法》意思相近,有的是对孙子原型的解释并具体应用;还有的是在理解孙子原文上的创新发展,有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孙子兵法》非常强,《孙子兵法》与《百战奇略》关系密切。因此,从内容角度可以说,《百战奇略》是对《孙子兵法》的理解、阐述和应用,《孙子兵法》是体,《百战奇略》是用,二者实际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