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唐代以后的陶器制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唐三彩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国内对于唐三彩的几次考古重大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唐三彩的形成发展轨迹,也为学界深入研究唐三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2.
程庸 《当代学生》2013,(10):22-23
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多彩陶器的简称,其色彩眩目气象万千,在世界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因名扬世界,往往被作为唐代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在汉代绿釉、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保留了秦汉以来陶塑艺术的写实传统,又成功地、创造性地运  相似文献   

3.
唐代长沙窑陶瓷是在岳州窑基础上受唐三彩等中外因素影响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它打破了以釉色装饰为主要审美标准的一统天下局面,同唐朝文人“逸品画家”一起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申文  勾荣国 《考试周刊》2009,(28):53-54
唐三彩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唐代文物,它是一种低温着釉、陶质精细的器物,表面主要有绿、黄和红褐三种颜色,因而得名“三彩”。  相似文献   

5.
唐三彩是我国1 3 0 0多年前唐朝劳动人民创造的风格独特的陶瓷艺术品 ,用红、绿、黄三种釉彩组合涂在陶胎上 ,经过窑烧而成。“三彩”在唐代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也大量用来作为人死以后的陪葬物。一般墓室里有两匹马 ,两峰骆驼 ,文陶俑、武陶俑各一对 ,一只独角兽和一只飞虎 ,称为“十大件”。劳动人民是最具有智慧的 ,唐代的“三彩”艺人技艺更是高超。据历史记载 ,唐代人以胖为美 ,出土的唐“三彩”人物胖而不臃肿 ,丰满、生动、逼真。对于马的塑造 ,更是精心 ,他们着意表现马的雄壮气势 ,圆肥中透出马的强健肌肉 ,使每匹马都好像…  相似文献   

6.
瓷盘     
《今日中学生》2023,(17):48-49
<正>说起来,我们是老朋友了,毕竟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今天,我想向你讲述的,是我这平凡的瓷盘不平凡的历史。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我的外形简简单单。正因如此,我这样的身形在黏土被人们制作成陶器之初便出现在了地球上。唐代,陶瓷制作技术日渐成熟,且不说唐三彩的光彩夺目,单是大窑口的单色瓷便让时人大为赞叹,邢窑白瓷“胜霜雪”,  相似文献   

7.
教师:(出示仿唐三彩马,提问)“三彩”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三彩”是指三种基本颜色;“三”是多的意思。 教师:这两种说法哪种正确,在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那么,唐三彩在唐代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 学生:艺术品;随葬品。  相似文献   

8.
耀州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耀州窑是集唐、五代、宋、金、元等各个历史时代的瓷窑于一处的续代古陶瓷窑场。其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技术精湛,在中国陶瓷史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认为耀州窑是唐三彩的最早产地,为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生产的陶瓷器,除满足本国的需要,还大量输出国外。在陶瓷外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由东至西的贸易通道。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其著作《陶瓷之路——东西文明接触点的探索》中,将连接东西方的海上航路.称为陶瓷之路。陶瓷之路成为继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后,又一中外交通史上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7,(2):F0004-F0004
唐三彩盛于唐代的中晚期,是一种带有多种釉色的彩色陶器的通称。它的釉色有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而一般以黄、绿、赭为主,所以称为唐三彩。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繁荣的蜀道交通体系中,褒斜道的交通最为发达,“为汉中通往关中第一孔道”。本文试图从唐代社会盛衰的背景和唐朝经济运行的轨迹出发,探讨唐代褒斜道动态变化,请专家同好指教。唐代褒斜道的交通可分为三个时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属前期。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是中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周秦,唐代中期以后开始兴盛,逐渐超越陆上丝绸之路。洛阳虽处于中原腹地,但水运畅通,从东汉开始,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方商人和使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洛阳,隋代大运河开通以后,洛阳与海外的交通更加便利。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发展,对人民生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亦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邢窑在隋代已达到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邢窑除了能烧造出“类银”、“类雪”的白瓷外,还能生产青釉瓷、黄釉瓷、黑釉瓷、彩绘瓷、唐三彩及硬白陶等诸多陶瓷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论述了“安史之乱” 和唐朝对江南的开发,对中唐以后对外交通的影响,即“海上丝路” 的繁荣,陆上交通衰退。  相似文献   

15.
师同 《历史学习》2005,(10):11-11
●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唐三彩最初是用于随葬物品,不是日用器皿。瓷器大多是器皿。●唐代在边陲地区设都督府。一般都督任用当地的部族首领,都督府管辖之下的地区一般也不打破已有的部族组织。这与西汉时不同。西汉的西域都护府是班超在经营,班超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魏晋时期,汉字书法艺术形成。唐代书法兴盛。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必然涉及笔墨纸砚等文具的改进。另外,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流传主要靠抄写。抄书成为一种行业,也推进了书法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士人群体成为一个阶层,书法表现了他们的志趣。到唐代科举考试也看重书…  相似文献   

16.
成都以西约六十公里处的邛崃古窑遗址,以“开中国彩瓷之先河”的历史地位,揭开了中国陶瓷从崇尚自然、效法自然,向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彩瓷方向发展的美丽篇章,为中国古陶瓷业的发展描上了辉煌的一笔,也为唐代成都的经济兴盛带来了繁荣。通过邛窑就唐代成都陶瓷经济发展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历史上成都被称为“扬一益二”经济繁荣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受到所属时代的约束,同时,它又以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所属时代的人。这就是说,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优秀艺术品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从中认识了让会、了解了人。正如高尔基所说,这种艺术品“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文献之价值。”唐代的彩陶艺术——唐三彩,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文献价值的艺术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气氛和时代特征,更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人,他们在追求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教师“有惑”,焉能给学生“解惑”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练苏芬一次随堂听课,这是一堂历史课。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介绍唐朝著名陶器“唐三彩”。冷不防一个学生发问了:“老师,既然唐三彩的色彩非常鲜丽,那么书上的照片为什么不拍成彩色的呢?那样不是更清楚,更形象吗...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李白在开元年间去拜会当朝宰相李林甫,递上一个名片,上面题字:“海上钓鳌鱼的宾客李白”,李林甫问他:“您在海上钓鳌鱼,以何物为钩线?”李白答:“我用风浪激发豪情,壮志贯乾坤,用彩虹作丝线,弯月作钓钩。”李林甫又问:“用什么当钓饵?”李白说:“用世上无义的男子当钓饵。”当时把宰相李林甫(哧赤)得脸都白了!(见《侯鲭录》)  相似文献   

20.
满清的海禁与“闭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满清入关以前历代海外贸易的概况中国海上的交通,根据有文字的记载,早在西汉时代就可以间接地与欧洲的罗马(当时称为大秦)有海上贸易的往来了。㈠这种海上贸易到南北朝时,已经达到“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㈡这时主要是开辟了与南洋各国的海上贸易,因之,也就越发促使中国海外交通的发展。到了隋唐,中国出现了一个封建的统一的时代,由於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