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因为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社会称之为"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产业化、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电视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似乎总是与普通人题材联系在一起。大量的凡人小事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某些既有的电视观念。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重新整合优势、互争高低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随着现代社会民主进程的日益推进,平民化已成为各类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一项利器。其中电视作为一种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的电子  相似文献   

5.
一则优秀的电视新闻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青睐,关键在于拍摄者要具有一种可贵的精品意识,能在有限的时空内包容丰富众多的内涵,诸如巧妙的角度、简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有益的意义等。不可想象作风马虎草率的创作者能创作出构思独到、结构严谨、主  相似文献   

6.
7.
杨国军 《新闻传播》2010,(7):146-14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走进了我们的电视新闻荧屏.一种剪不断的平民情结牵动着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使他们将摄像机镜头摇向充满着市井烟火、人情世象的平民生活中。电视人用敏锐的眼睛将普通中国人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聚焦、放大,使其近距离地、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需要,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进行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而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也叫电视新闻编辑(以下统称编辑)。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记者要善于反映平民的生活。我做广播话题节目已有几年,无论是六年前的《身边事大家议》还是今天的《百姓话题》,我体会到:话题节目主持人也要有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翻开每天的报纸,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浪便扑面而来,使你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感染,有所鼓舞。然而,掩报深思,又觉得有些报纸的宣传有点不足。这就是着眼于微观的一般性工作报道多,就事论事的多,着眼于宏观的报道相对地比较少。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些同志还缺乏宏观意识,不善于纵览全局,高屋建瓴,站在改革开放大局的高度来分析认识事物。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分析认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全局在胸,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微观去反映宏观。这就要在工作中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荻 《今传媒》2012,(8):125-126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介意志的代言人,在媒介和受众乃至社会之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向纵深发展,打造具有扎实的新闻素养和与时俱进的现代观念的记者型主持人是全媒体时代里媒介与受众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经济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专业性强,就经济写经济的偏象,要么只讲经济工作中的指标、任务;要么只讲经济工作中的设想、措施,或经济工作过程。实际上这是把经济工作当作了经济新闻,这样的报道无血无肉,单一浮浅,读起来不入眼、入耳和入脑。在改革的大潮中,这种反映计划经济的报道模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必须把笔触探向与经济有关的各个领域,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由此客观上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经济报道要有文化意识这个课题。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其  相似文献   

14.
景兵 《新闻知识》2004,(12):37-38
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主旋律”成了宣传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电视机,主旋律报道占据了每日综合新闻的大部分版面和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报道属于主旋律报道呢?从我们每天接触的新闻看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是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重头戏,也是军报多年来经营的一大特色。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使典型报道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形式呆板、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的现象,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大餐”?回顾近年来我参与过的一些重大典型的宣传,我认为典型报道的精品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任何电视画面都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因素,对于电视报道者来说,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度空间”中一定时间内的现实生活。电视新闻由于有客观、真实、准确等特性的制约,时空的概念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把握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就成了电视新闻报道所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经济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反映经济总貌的宏观报道,还需要有能体现具有宏观意识的微观经济报道。因为,现实生活中,微观经济活动是大量存在的,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全局意义的微观经济活动加以报道,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应写好具有宏观意识的微观经济报道。何谓微观经济报道要有宏观意识?一般是指把微观经济报道置于全局统率下,从经济的全局和社会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并把报道对象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和社会系统中加以审视的思维方式。要有宏观意识,就是要有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贵在于“新”,新意的开掘是电视新闻工作探索的永恒课题,所以记要立足于认真体现消息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既要在提高新闻时效上争首播、抢独家新闻上下工夫,也要在选题立意、刻画细节和角度表现的“新”上做章。  相似文献   

19.
王林 《新闻窗》2013,(4):60-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行业间的竞争目益激烈。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传媒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加强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传媒的发展。而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如何加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编辑意识,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话题。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意识谈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强策划意识,加大策划力度”,这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新闻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的争论。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闻绝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更显其重要,它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