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翻屈体转体360度是女子支撑跳跃中的高难度动作之一,是近年来出现的高腾空手翻屈体腾越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动作的特点是利用高速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推手、改变翻转半径等几个过程的合理转化,取得较高的腾空,进而利用腾起的高度及空中飞跃的速度,完成先沿身体额状轴(横轴),继沿身体垂直轴(纵轴)的手翻转体型动作。手翻屈体转体360度的技术主要有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一、弧线助跑和背越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必须在起跳中使身体绕纵轴转过一定的角度,并获得一定的绕纵轴转动的角动量,才能保证身体越过横杆时形成背对横杆姿势。从起跳脚着地到形成背对横杆姿势,转体的角度为90° 助跑角度θ(图一)。  相似文献   

3.
旋风脚是我国武术中非常优美的动作,同时也是一个高难度动作。要求在跳跃腾起时,沿纵轴旋转摆动腿直摆或屈膝收控,起跳腿伸直里合,腾空转体270度时,左手与向里合的右脚击响,在空中完成360度落地。练好该动作不是一件易事,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手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旋风脚     
宋卫青 《武当》2009,(7):8-9
旋风脚是我国武术中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在跳跃腾起时,沿纵轴旋转摆动腿直摆或屈膝收控,起跳腿伸直里合,腾空转体270度时,左手与向里合的右脚击响,在空中完成360度落地(见图1至图6)。从旋风脚的动作可以看出,手脚相击时,脚的高度与头平齐,比未跃起时的头部略高。所谓中华武术之南拳北腿,腿之击长击高由此可特别体现。  相似文献   

5.
转动惯量的大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是决定720°旋风脚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身体姿态能促进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调整.腾空高度是影响720°旋风脚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空中转体的速度能弥补运动员腾空高度不够的问题.在720°旋风脚踏跳时,身体已经绕纵轴拧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正是因为偏心力矩的存在而产生的,在适当的倾斜角度内产生的偏心力矩对空中完成720°旋风脚转体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6.
影响武术旋风脚720°完成的生物力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动惯量的大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是决定720°旋风脚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身体姿态能促进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调整。腾空高度是影响720°旋风脚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空中转体的速度能弥补运动员腾空高度的不够。在720°旋风脚踏跳时,身体已经绕纵轴拧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是因为偏心力矩存在而产生的,在适当的倾斜角度内产生的偏心力矩对完成720°旋风脚转体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7.
郭梁  吴瑛  徐涛 《体育科研》2015,(5):71-75
为了探究躯干转动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腾空阶段的生物力学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起跳过程中3个时间点躯干纵轴与Y轴的夹角均值分别为(74.8±1.9)°、(81.3±1.9)°、(92.5±2.0)°;躯干三环节与XOY面夹角减小和增加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胸部段>腹部段>髋部段。研究认为:起跳离地瞬间适宜的躯干纵轴外倾角度(92°左右)除了可以避免身体碰触横杆和提高身体垂直速度外,还可以使身体获得足够的翻转角动量;在起跳和腾空过杆过程中,肩部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背跃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其起跳特点是正心用力获得最大腾起速度。“正心用力”是指运动员在起跳蹬离地面的一刹那,人体重心至起跳点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即重心位于起跳点垂直线上的“正心”。众所周知,人体腾空后按一定的轴进行转动,其转动来源于起跳时所获得的转动力矩。正心用力时垂直支撑反作用力通过重心,不会产生空中转动。因此,正心用力起跳技术必须有其他方法获得转动的力矩,否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计了高难度的空翻加转体动作“1440°直旋”。通过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定量分析了实验对象在技巧男子单人项目中的360°、1080°、1440°直旋的起跳、腾空、空翻、转体、落地等数据,论述了纵轴转体的机理和横轴动量矩向纵轴两次转移的时机、条件和方法,发现了腾空中转体和空翻角速度变化的规律和符合这一规律的适宜的空中动作,提出了完成1440°直旋的条件和指标,并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0.
对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720°“旋”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成动作中人体空翻翻转不够、人体空中转体不够、空翻高度不够,空翻转体人体“松腰”、空中人体收腹过大的情况下,教练员采用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蹦床空翻、转体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一)蹦床空翻、转体技术分析的力学原理 人体转动动作的基本形式有四种,分别为:1.有支点有实体轴的转动;2.有支点无实体轴的转动;3.无支点无实体轴的空中单周转动;4.无支点无实体轴的空中多轴向复合运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跳水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动作难度不断加大,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跳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直接影响起跳高度,起跳高度越高,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越充分,越容易完成多周翻腾的高难度动作。身体躯干部位的力量及控制能力是跳水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空中翻腾或转体等动作的体能基础,尤其是在多周翻腾加多周转体的动作中。  相似文献   

13.
辅助臂(左臂)在推铅球动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辅助臂在推铅球时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导向作用当身体重心由右侧支撑开时向左侧支撑移动时,眼睛应注视着左前臂向左上方的摆动,直至身体转向正前方。身体的转动就好象是在左臂的引导和带动下进行的一样。这样做有利于完成铅球出手前的挺胸抬头和背弓的动作。注意,左臂向左上方摆动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大约为45°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完成挺胸抬头和背弓的动作。2加快转体的速度由于左臂向左上方猛力的摆动,增大了转体时的半径与合力,从而大大的加快了转体的速度。由于半径的增大,所以也就加长了推球手臂鞭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跳起转体90°~18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是近几年来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杨亚红(目前我国惟一能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找出她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杨亚红的助跑速度快,第2腾空转体角速度快,空中姿态保持较好,但第2腾空高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5.
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全都为绕关节的转动。人体走、跑、跳等动作,是通过人体环节的转动来完成的,体育运动中的空翻、转体、投掷等动作,也多包含有人体整体的转动或整体的平动与转动结合的复合运动。质量是研究人体或物体平时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而转动惯量则是研究人体或物体转动时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人体的运动多属转动,在研究人体的运动特别是体育运动时,往往都需用人体转动惯量这个参数;而这个参数又与人体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地测量人体整体及其环节的转动惯量,是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从1892年Braune和Fischer开始,国外在医学界、航空航天工程界到体育界,一直不断有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击球过程中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是以躯干的转体、收腹及伸肩动作用力带动肩、肘、腕、手依次用力成鞭打动作击球的三维运动,躯干转体动作的角速度大于收腹动作角速度,转体动作在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陈鹏  云飞 《航空模型》2007,(3):58-59
①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有两个基本动作:整架模型的移动和绕重心的转动。为讨论方便,可假设模型飞机是绕三根通过重心且互相垂直的“轴”转动的:贯穿模型左右的轴叫横轴(Z轴),绕横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俯仰,由升降舵控制;贯穿模型上下的轴叫立轴(Y轴),绕立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方向偏转,由方向舵控制;贯穿模型前后的轴叫纵轴(X轴),绕纵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滚转,由副翼控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体操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不仅要高质量的完成全套动作,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高难度下法时,落地要站稳。全套动作做得再好,下法落地时双手扒地、坐地甚至摔倒,要想成为比赛的优胜者,是不太可能的。在单杠高难度下法中,身体不仅绕横轴翻转,而且还要做纵轴转体。同时,随着空中动作的加难,腾空高度也不断增加。因此,在完成这种连翻带转、腾空又高的高难度下法时,对落地技术带来了更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类型、难度、完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员个人能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动作总数等影响E分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杠作为传统的支撑类项目,8名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动作选用上仍旧是支撑类最多,但短半径回环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已与支撑类成鼎立态势;悬垂大摆类动作以向后大回环及其衍生的向后大回环加转体动作为主,短半径回环类则全部为后上转体;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看,沿纵轴转体的动作较沿横轴空翻的动作更有利于做出直接连接;决赛前8名运动员D分相差不大,E分成为了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8名运动员的E分排名与其名次完全相同.合理处理难度与完成的关系、难度动作连接直接化、缩短成套动作、储备充足的体能和心理能力,则成为运动员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