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正使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斥责的少了,表扬的多了;打击否定的少了,鼓励肯定的多了。学生听课情绪高涨,态度积极———表扬正日益成为小学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由于理解上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在运用表扬这一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时存在着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因而使得形形色色的表扬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本文拟从几种常见的课堂表扬方式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阐述。“好极了”果真好吗在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年、月、日”上,教师先让学生合作观察年…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我看到过不少英语课中的评价,我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的尝试,也获得了不少体验。通过观察课堂,我发现课堂评价中有这样一些情况:课堂观察1: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学生看着教师的PPT上单词图片说:"rul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拍掌声。象这样的评价出现了十多次。课堂观察2: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同桌之间按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数学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举了一次手,还是写了几个算式;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回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了大拇指“:真好!”“你真棒!”。同时,教师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学生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教师太投入了,竟没有听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思考: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说实话,诸如此类现象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还真不少。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也可能是因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的教师们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注重体验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源自声音。教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课堂,不可忽视课堂中的"好声音"。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是师生之间相互肯定、教学相长而激起的赞美之声,是学生乐于参与、体验、表现音乐而抒发出的欢笑之声,更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差异的声音"的教学情怀体现,还是教师巧妙利用课堂中"意外的声音",生成有效课堂资源的教学机智表现。  相似文献   

5.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已达成共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我们课堂上的评价要打动学生,让评价成为推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助推器,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评价要客观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只要对学生的表现肯定了、表扬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如一位教师上课前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答,每答对一道口算题,教师就表扬道:"真聪明""真能干";新课开始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润泽师生精神的殿堂.现实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由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数学课堂".我们需要的却是"润泽"化的课堂,那种安静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感觉的课堂;那种思维碰撞的、跌宕起伏并伴有不协调声音的、自然的课堂.如何构建润泽化的数学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课始: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关键在润泽课堂中,教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开始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该用怎样的言语对待眼前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龚泉香 《考试周刊》2011,(92):118-119
合理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能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时要注意时机和手段。英语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课堂效率:丰富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契机.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堂讨论,甚至是课堂观察,都要倚赖于有效的提问.然而,有关调查统计显示:1教师提问的71%是记忆性问题,如已学过的数据、公式、法则、定理等,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将要用到的知识.2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节课:"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怎么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静下心来,聆听课堂的"静水流声"1.让课堂回归平静。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很多教师课前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则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  相似文献   

10.
七嘴八舌     
《河南教育》2007,(9):27-27
处理学生上课打小报告应做到"三忌三宜":一忌漠然处之,学生的"正义"行为得不到正强化便会逐渐消退;二忌恶语相加,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三忌一味表扬,这样会导致课堂上打小报告成风,使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一宜延迟处理,这样首先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二宜态度和蔼,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三宜区别对待,有的学生打小报告的出发点并不是关心集体、帮助同学,而是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或借机"整"一下关系不好的同学,这就需要教师明辨是非,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一节课上,教师最多能表扬几个学生?我尝试过在一节课上表扬31个学生,课堂效果很好,大家很活跃。之后我妄想着一节课能把所有学生都表扬一遍,可无论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一位教师朋友向我倾诉了这样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首先,表扬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一种接纳、欣赏和鼓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凸现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课堂评价给课堂带来了活跃的气氛。但课堂评价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现对此作如下见解。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不良倾向(一)重视鼓励,忽略客观新课程倡导课堂评价尊重学生,强化激励,这是必要的,但要有个"度",只重鼓励赞扬而忽略客观评价是不合适的。如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什么线无限长?"一生答:"直线。"老师表扬道:"你真棒,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显然学生的回答不到位,却大大给予鼓励,这样反让  相似文献   

13.
王丽英 《福建教育》2005,(7A):46-46
课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片面做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反思一表扬是数学课堂惟一的声音吗?传统教育过分着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更多的是否定和批评。课改理念要教师想方设法多鼓励孩子,多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课堂上叫好声一片,掌声阵阵。但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如表扬没有度,会让学生觉得表扬太容易,而不珍视表扬。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涤荡着我的心怀。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呢?是否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呢?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图像文字说明,都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样的全新教材,若仍按陈旧的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形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这些成为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1.重视情感目标不等于不要知识;2.重视形式多样化但不能牵强附会;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淡化出场";4.注重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17.
表扬是每个教师要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手段,它是对学生正确行为和言行的肯定,它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表扬有着巨大的力量,有时会让一种偶然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效的表扬也比比皆是.通过近十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表扬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表扬要及时;(2)表扬要找对切入点;(3)表扬要有针对性;(4)表扬要注意方式和场合;(5)学生的表扬让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图像文字说明,都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样的全新教材,若仍按陈旧的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形成一定困难。因此必须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周佳 《中国教师》2012,(16):50-51
<正>近日听了一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课堂中教师逐层展开教学,在最后练习环节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食堂运来280千克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32千克。问:吃掉了多少大米?"在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教师询问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公开课。任教教师功底扎实,课堂知识环环紧扣、逻辑严密、扩展有度;教学课件做得也异常精美;课堂上,也有各种形式的提问。可见,在课前准备时,该任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可是,一节课下来我们感到该堂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反应缓慢,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表情平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几乎是教师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