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中教师在工作十年左右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郭绒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28-37
运用CiteSpace分析WOS数据库中493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SSCI文献,研究发现:8篇关键文献和6位关键学者的成果在概念框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奠定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知识基础;当前研究热点聚焦在五大主题——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健康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研究前沿为自我效能、工作满意、工作投入三大要素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呈现出"峰"型结构,即立足知识基础围绕热点主题推进前沿探究.未来需将这一"峰"型结构嵌入"人-教育-文化"的三重语境,通过丰富教师职业倦怠的循证干预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其对教育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本土和跨文化研究,推动知识生产与个人发展、教育进步以及文化自觉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学前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学前教师自身要学会放松等措施以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职业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教师职业现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并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视角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其产生是成人教育教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制约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动态过程模型(SME模型)出发,探讨了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教师职业倦怠寻求积极的解释,有助于探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真正原因,有利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7.
刚刚开始教师生涯的中小学新教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面临产生职业倦怠的危险。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从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入手,对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提出相关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学校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来自于社会、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4年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教师职业倦怠高达50.34%,位居第三位,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育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普通高校,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成长,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和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及产生的根源,研究和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由相对封闭的高压力工作性质引起,直接影响游船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游船员工的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了解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和特点,对于消除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绩效和稳定游船职工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MBI—GS职业倦怠量表修订版(中文版)对湖北省三峡地区的230名游船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游船员工其职业倦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不同专业、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年龄的游船员工其职业倦怠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游船员工与饭店员工在职业倦怠水平的高峰出现时期、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职业倦怠是指人在职业生涯中因社会生活的某种情境而出现的一种身体和精神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且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客观分析和清算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和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必然性。可以有效地使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并努力减少其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倦怠”。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探究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内在作用机制,进而研究应对方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及其相互作用较少受到关注,基于职业发展的视角,采用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问卷开展调查研究,探讨骨干和普通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感较大,压力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发展和教学方面,工作倦怠已达中等程度,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3)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职业压力的不同方面正向预测了工作倦怠,并产生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紧张状态。文章探讨了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职业生涯计划、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提升教师公平感、自我调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技工院校教师承受着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他们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基于此,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对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职业倦怠心理的具体建议,以期能够为缓解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整体职业倦怠水平不高。(2)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职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副教授与讲师倦怠水平相对较高。(3)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渐露端倪,这对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引发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而疏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是优化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Classroom stress and burnout experienced by 121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were asse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seven background variables (i.e., sex, age, IQ, etc.), five personal variables (i.e., creative personality typology, locus of control, family environment, other-rated behavioral, academic self-esteem, and self-rated self-esteem), three general anxiety and stress variables (i.e., state/trait anxiety, life change events), and two 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i.e., classroom tedium and quality of school life). The student's age, sex, birth order, IQ, and achievement level bore little relationship to either stress or burnout. Poor self-esteem, an externalized locus of control, high levels of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poor school life quality, and tedium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lassroom stress. These, plus problems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high classroom stress levels, predicted significant levels of classroom burnout. Males reported a greater number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tress and burnout sources than did females, indicating differentiated sex-related problems with stress and burnout.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是教师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