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日本文坛的新人中,女作家增田瑞子是应当特别提起的。增田瑞子1948年生于东京,从小就不温顺的她16岁时进入东京都立白鸥高中,次年因违反校纪而中途退学,后转校至上野高中继续学业。由于对生命现象感兴趣,21岁时考入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植物防疫学科,大学毕业后成为日本医科  相似文献   

2.
享受孤独     
享受孤独王亚宇离婚是生活中人们所不愿遇到的事情,但如果一旦不得不接受这种无可奈何的现实,那么应该如何冷静地思考和对待,并且在不幸中重新塑造自我,学会“蒲洒”?离婚以后,好友时常问我:你现在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每天的八小时以外我便是独处,无人来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3.
沉默与孤独     
A 月光清冷,如薄冰似地漂浮在迷茫的洱海,远处的鸣噪声很重很重地撞击着我们的胸膛,骚扰了人间的那份宁静.我们如两棵孤独的树沉默地伫立在夜色笼罩的洱海边,心中翻起苦涩的浪花,一种无端的沉重挤压得我们心惊肉跳,仿佛背负巨石迈步于陡峭的崎岖山路.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树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顿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母亲的出走是痛下决心的,是破釜沉舟地永不回头.在家里我们便注意起父亲来了.  相似文献   

5.
他的电影就是“现代城市与它可以包容的人在起发生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影片中,冷静、孤僻的镜头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身上,为我们展现了城市人、边缘人的空虚和压抑,身处台北的畸零人的挣扎和苦痛。他们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对社会流露冷漠和麻木的情绪,他们是异化的台湾社会的缩影。[编按]  相似文献   

6.
《寻根》2001,(3):108-108
  相似文献   

7.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推动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主力作家。她小说中描写的人常常性情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在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寻求爱并希望被人接受。人们常把她与田纳西.威廉斯、尤多拉.威尔蒂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提并论,称她是“描写20世纪南方哥特风格的当之无愧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9.
<正>在许多国人眼里,孤独是一桩坏事,有些人更是习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抵制孤独未必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而是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面子上不好看。到稍微上点档次的餐厅吃饭,很少会见到独食客,西餐已是如此,更别说强调热闹围餐的中餐。所谓"其乐融融",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一大群人围坐,喧嚣如菜市场。可是,喜欢热闹未必是合群,或许只是因为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沉静下来的能力。孤独也未必是坏事,如果当事人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10.
杨雷 《世界文化》2013,(12):10-11
“我渴望默默无闻,因默默无闻而享有宁静,因宁静而成为我自己。”这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一句诗。这仿佛是一句谶语,印证着诗人孤独而平静的一生。他生前经历简单,默默无闻,死后才声名大振,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12.
<正>伊突然觉得满目苍凉。而满目苍凉是因为,满心的苍凉。但是伊依旧坐在海风瑟瑟的阳台上。这里是离海最近的地方,也是她觉得能够静心读书的地方。她总是把她正在读的和想要读的书放在桌子下的竹筐里。她希望那里的书都是她所喜欢的。那些书灯塔一般地,仿佛能照亮你的灵魂。她把这当作生活中最好也最有意思的事情来做,所以她从来没有厌烦过读书。她像喜欢大海一样地喜欢读书。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阅读名人的传记文字,但必须是从生活与生存的角度入手成文的,而&;lt;孤独之旅&;gt;正好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努力写活的是一个人,一个努力生活在别处的人.这个人是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183;洛克.……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66年生涯中,他的思想颇受蒙田的影响。他们二人都写过随笔,但不同的是蒙田的随笔只是对他人的说教,而卢梭则是含而不露。卢梭的《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他处于晚年的隐居状态。该书是卢梭把浮现在头脑中的思想片断信笔写成的,所以通篇显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象流水帐般的回忆一样。但当你慢慢咀嚼寻味时,你会发现作者所表述的许许多多洞察力深邃的见解和倾注的感情,因此可以使读者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随之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譬如对哲学家们的评判,在法国,无论是过去  相似文献   

15.
16.
作家张伟先生的《徐芾在日本》(载《寻根》1999年小卜。弟2朋),是一扁通过实地调查、历问而写成的佳作。文章行文流畅,叙事感人。但文中有关徐福名称的一段议论文字,却值得商榷。文章开头写道:“在中国,我总觉得从古到今,很少有谁能像这个人物一样值得玩味。他就是秦代的徐带。现在不少人将其呼为‘徐福’,啼’字变了,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徐茉是个大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阶级,似乎不太愿沾‘福宝金贵’之类。”这段话只能使读者得出这样的认识:即现在不少人由于不懂古代人起名的真谛,而擅自将“徐茉”改为“徐福”。这种说法是…  相似文献   

17.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沙平 《大理文化》2006,(2):35-36
人生在世难免孤独。看着暮色中一片黄叶飘然落下,望着载有知己的列车徐徐远去,这是一种孤独;众人附和一种说法你却固执已见,这是一种孤独;红火热闹的地方不去,鼓噪喧腾的场所不登,这是一种孤独;达官显贵的门槛不进,时髦热门的风潮不赶,这是一种孤独;妻子与你吵架之后酣然睡去,这也是一种孤独……  相似文献   

19.
<正>欢迎学界朋友们到古城西安参加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便于学者们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背景发掘祭黄帝陵的感恩意蕴,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基本理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脸儿”与“脸谱”王希平戏曲舞台人物的化妆造型艺术在元、明及清初南北曲盛行时期,曾俗称或简称为“面”。生、旦角色的化妆是较简单的“搽粉”和“抹彩”,称作素面或洁面;净、丑角色的化妆是“傅粉末”和“搽灰抹上”,故称为涂面。具体的又分为红面、黑面、白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