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体育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悄然出场。如同它的出台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一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一系列的课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中也透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线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曲解,造成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简单化、教学过程随意化、教学形式走样失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暴露都迫切地要求我们分析“自主、合作、探究”3种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依据其概念、特点,客观地对其进行合理地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起支配作用的是学生,但实践中若不能完全如此理解与运用,结果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十分有必要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便更清晰和客观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开展好体育课堂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许天开 《体育风尚》2020,(1):133-133
高中体育作为一门辅助课程,由于它所秉承的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被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近年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阻碍它的顺利进展、高效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本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的实践新课程。目前,在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课中,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到了体育的知识、技术,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能,很多一线教师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但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采用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体育学科也是如此.在众多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这种理念,看它将给体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我们发现,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在集体性体育项目的战术配合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一面的,但它是有条件的,如果教学中对其一味地迎合,甚至否定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将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体育教学中,在很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上还是有其独特的认知、感受、建构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进行体育学习的全部,“他主学习、接受学习、体验学习”也是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毅江 《精武》2013,(36):82-8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培养自主学习的工作。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启发,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开展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地分组,而是为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自主、合作学习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明确做什么1.依据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巧设问题。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的不同规律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紧扣主教材、抓住技术要点、科学预设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相关技能目标的学习。如,在水平二(三年级)《技巧——跪跳起》一课中,执教教师围绕跪跳起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摆臂""压垫""提膝"动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改变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是现在教学中应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成为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性分析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教学实践方面主要侧重于教案设计或某一次教学课的设计等。然而,从现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运用情况来看,不少学者或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备课的继承和发展,并据此提出“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显然,这是把体育教学设计与备课并列起来,教学设计也就定位于教学工作中的备课层次。  相似文献   

10.
吴威 《精武》2014,(4):136-136,138
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旨在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在合作学习分组、学习目标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实施手段各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思考,这样才能把体育教学的目标加以实现;本文详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当前学校进行体育合作学习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经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论,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气息,使课堂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提高,他们更愿意动了,课堂氛围活了,学练兴趣浓了,课堂自然会是高效的。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部分教师对其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些误解与偏差。  相似文献   

12.
顾齐洲 《精武》2013,(24):86-86,88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改革元放的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他有自己的独特的培养的目标,而高职院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教育方面是在体育方面的教育,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就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对相应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建萍 《体育教学》2009,(11):22-22
前段时间,笔者接到江苏省小学自编教材《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第二轮可行性实验的任务。我接受的具体实验内容是水平二(四年级)《跑》单元的实验。其中,第二课时是《30米障碍跑》,教学目标为:(1)能相互协商自行选择通过障碍的合理方法;(2)提高安全通过障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15.
<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爿、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自主学习,对许多体育教师来说,都还是一个新生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表1)是能充分激发、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被小学体育教师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然而,实践中由于体育教师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静心研读,在运用中出现偏差,走形式,求热闹。看似改革创新,实质华而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合作学习缺乏指导;放任自流;流于形式,不重实效;评价机制不完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正确理解合作学习;明确目标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等。为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易出现形式主义、责任分散、如何分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成熟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成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逐渐应用到教学中去,但就当前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健美操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存在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找出在健美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合作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鉴于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