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其大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论语》中的孔子论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探讨孔子论学,将对我们的学习活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学习方法论。学习是否得法,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学思关系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孔子提出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见解:“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关于学与思的论述表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
马丽芳 《考试周刊》2009,(30):212-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感悟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任民 《教育》2013,(15):25-26
孔子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晚年自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可以说,孔子是有效克服职业倦怠的典范,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群体有一定借鉴意义。建立学习型生活方式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孔子是中国学习型生活方式的首创者。他一生热爱学习,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晚年自述:"吾十有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以孔子及犹太教育思想为切入点,以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依据,对孔子教育思想与犹太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而古典时期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既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需要,也是全面批判与总结孔子学术思想的需要。孔子的部分经济思想在当今世界仍有一定的积极与借鉴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具体言论,能够发现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义利观,也能够明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上孔子的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语》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中论"为政"的部分,从多方面展示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文章结合21世纪我国政治建设实际需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视角,对《论语》蕴含的为政理念进行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8.
《论语》以"学而"章开篇,首言学.孔子率先垂范,一生学而不厌,好学不已,教弟子博学约礼,多识前言往行,可知"学"之一事乃孔门家法.儒家之学作为成德之教,首重为学.孔门论学,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学."时习而悦"是君子成己之象,"有朋自远方来而乐"是君子成人之象,成己、成人皆所以穷理以尽性."人不知而不愠",乃所以为君子之道,而君子之道,贵在知命.  相似文献   

9.
"仁"是《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前人已对"仁"作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主要就《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仁者与不仁者的表现,如何修养仁,推行仁之艰难,以及孔子心目中仁的标准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比较正确地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公冶长》与《卫灵公》中,孔子与子贡有过两次对话,其中孔子的言论明显是相互冲突的。对这一冲突的分析与解释,有助于理解《论语》的根本要义——忠恕之道,并进一步引起对孔子思想中"为我"与"为人"矛盾的探讨。通过研究孔子的言语矛盾及背后的思想矛盾,不仅可以加深对于《论语》思想主旨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展,洞察中国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痛苦与悲剧。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一生渴望参与国家政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但在《论语》中却记载着不少孔子流露出归隐情绪的话语。在仔细研读《论语》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语》中体现的孔子的"隐"与"见"的思想以及"隐"的原因,探讨了孔子的隐逸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揭示了孔子"隐"与"见"两种矛盾思想的统一以及孔子隐逸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最可靠的材料首推《论语》。尽管《论语》只是孔子后学记述先因材施教,因事立言之书,故书中对孔子的思想缺乏系统的组织和严密的表述,可这并不等于说孔子思想无章可循。其实,只要对《论语》中孔子的政治主张进行宏观的把握,微观的分析,再把它与西周以来“敬天明德”这一正统思想联系起来,其思想构架即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论语》中最能反映孔子政治思想构架的只有两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以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上"学习"的口传文化渊源及其特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专家叶舒宪的考证,《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的名称是"语病"。因为"学而"不是一个词,而是引自孔子教学语言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外,在《论语》中类似的,还有第七篇的篇名"述而"其实也是截取孔子的另一名言"述而不作",于是引出了关于《论语》口传语境的发掘,呼吁重新恢复深远的"口传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张玉彩 《作文》2024,(12):21-22
<正>《〈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说“章章金句,字字珠玑”。如何从青少年生活的角度将儒家的思想观点融入现实生活?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我以青少年生活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思想含量和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学界历来认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权威材料,可在探寻孔子政治思想体系过程中笔者发现,《论语》中关于孔子刑政思想的记载较少,难以较全面勾画出孔子政治思想全貌。于是,笔者把视  相似文献   

16.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煌煌巨著,在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和处事方法。这些思想是在孔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和诸多先贤激烈辩论中,由思想的火花碰撞而形成,故而称之为"论";又因其是记载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因而称"语"。《论语》反映了孔子对人和世界的美好认知,是对君子的解读,也是对和谐世界的刻画。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出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做出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7.
"德"对孔子启发很大,他在"德"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仁",但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并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还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圣人"形象。在以往的孔子思想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圣和德,而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上。本文主要论述"德"对孔子思想的启示以及《论语》中仁和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为学之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著作以“学”字开头,并且“学”字出现64次之多,足见孔子对为学之重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地位正逐步得到提升,重读《论语》,探究孔子为学之道,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按照定义、公理推导出众多的命题,是《论语》公理化诠释的主要成果之一。这些命题,分为“立德”、“从政”、“为学”三部分,基本涵盖了《论语》的重要观点,体现了孔子思想的逻辑体系。本文选登其中的若干条,以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孔子言论集的《论语》一书,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孔子的好学、勤学形象,而且提供了他关于学习的一些思想。分析这些学习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学习认识,提高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一、学以致道子夏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在这里,《论语》以子夏之口道出了孔子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道"。孔子所谓的"道"指的是仁,对内以君子甚至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修身,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对外"推己及人",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