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的“相关读物”部分节选了《中庸》的几段文字。其中最后一节是:  相似文献   

2.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例子,探讨选修教材优化整合的方式。提出"主题整合"的教材处理设想,通过"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的操作模式,达到优化选修教材使用方式的目的,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鲍英姿 《现代教育科学》2012,(8):152-153,17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编入高中新课程,是以彰显其地位与作用。本文从"选修"与"必修"相得益彰的学生发展高度;从"选修"与"高考"的教育现实角度,给予理论上的科学阐释,实践上的策略践实。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18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必修、选修教材,涵盖了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以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性为主要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将引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彻底改变题海战术、满堂灌的讲解教学模式。现行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选文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在教材选文基础上对阅读文本作必要的补充、延伸、拓展,以巩固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而群文阅读正是达成这一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策略。群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 《晋灵公不君》是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人选作品。从当下人教社已出版的15本选修教材中,《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选修模块。如何在高一的学生中解读文本?如何做到深文浅教?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定位?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教学设计定位为三个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周红阳 《教学月刊》2007,(10):37-41
在落实《课标》教学理念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选修"课程的出现对我国的中学教学而言,应该是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于是内容多样的"选修"教材便应时而生,而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凭借《论语》历史悠久而非常独特的文化经典中的"经典"之深刻影响,又值当今"《论语》热""持续高温"的大背景,自然更多地赢得了师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慎独"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术语,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围绕着慎独,讲解《大学》《中庸》《传习录》等系列文化经典,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本文阐述了慎独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了如何教授和实践慎独以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学经验。希望"慎独"的教学能够在各大院校得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新课改下的高考历史采取的是"3+1"的模式,即除了三本必修(分别介绍政治制度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外,再从四本选修教材中由学生任选一本教材进行考试。在高考指挥棒下高中历史教学对选修教材的处理往往是选择其中的两本教材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我通过近几年对选修教材的接触和钻研,发现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的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就是说,选修课在确保"基础性"的前提下,必须把重点放在"选择性"与"个性化"上,逐步实现自主、个性的学习。同样,《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是基于学生自学而编制的,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能够"得法于必修,得益于选修"。因此,选修课程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活动,可以这么说:没有自主探究活动的选修课教学不能说是真  相似文献   

10.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选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模块。通过对本选修教材的研究,可以为教材编者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选修教材,进而在语文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选修课程中传统文言经典教材较多,可对于教材的利用缺少科学的标准,教学上教材资源利用的随意性较大,存在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文言经典内容的教学应从对课文中的文化学知识的拓展积累、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三个方向进行拓展,以挖掘教材潜力,高效利用教材,目标精准地训练、陶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黄厚江、曹勇军两位老师的《葡萄月令》示范课,给选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方法论层面的因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读出经典文本的选修价值,通过品读、比较、还原等方法,对经典文本作多层次的深度解读,可以引导学生从言语到生命,从课内到课外,教给"修"的方法,拓展"读"的空间,增强"学"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教材中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神和模块教学的要求,以"文体"为核心、兼顾"活动"、"语体"选择篇目建构单元,并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和谐结合。内容相当  相似文献   

15.
<正>继承传统、传承经典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时代责任。语文教材是文化经典的载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经典传统篇目,如《孔乙己》《荷塘月色》《出师表》《故都的秋》《祝福》《孔雀东南飞》等。中学语文教材虽经数次修订,而这些传统经典篇目却"经久不衰",足见这些传统经典篇目的魅力。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篇目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广为流传中形成了"定论",老师"定式"化地宣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失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喜。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积极性,使传统篇目的魅力重新  相似文献   

16.
正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一种细胞器,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联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植物学〉[上册]》第24页讲到:"白色体在光下可发育成叶绿体。"笔者在教学中也是这样给学生讲解的。但是,笔者在进行高三年级生物选修教材《细胞质遗传》一节教学时,有学生提问:"老师,您曾经讲过白色体在光下可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以人教版为例,包括《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苏教版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有《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史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等。从这两种版本的教材选择来看,对于文化论著研读这一点,编者都是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文化论著研读这一选修课程,最大的难题是如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学学科教学中,详细的知识体系只是关于知识的学习。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要求,在进行经济学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进行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并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合理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经济学能力。《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别具特色的经典经济学教材指导书,它与众多的经济学教材风格不同,一般的经济学教材都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函数等验算过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枯燥乏味。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以生活中的有趣图画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中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对选修教材的处理,许多教师与必修教材不同。选修教材,教师不可能每一篇都精读精教,只有传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材所给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学生才能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思维灵动,见解独到,敢想敢说,会想会说,能想能说,从而在思考、阐释、争论、汲取中完成认识的跨跃,体验生命拔节的快乐。一、变灌输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赏析在高中选修教材中,《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比较难处理的一本教材了。通读教材,笔者发现这门选修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五四运动以来的一些经典诗文,体察社  相似文献   

20.
田光 《教师》2015,(4):35
昨天,我与学生共同复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模块,涉及两篇文本——《项羽之死》与《阿房宫赋》。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的扩展、教学难度上的深入。因此文言文的复习要把握两个根本:一是夯实文言文基础,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上落实知识点;二是在高一、高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文脉的梳理、知识层面上的"整合",归类型,悟方法,求高效。基于上一节课已经把文言字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