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这两个词本义大致一样,说的都是体育和教育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但把两个词单独提出来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两个词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字的排序决定了这其中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是近年来论述到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问题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之一。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时,就提出,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体教结合的相关政策";"建立体教结合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3.
首届李宁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在武汉落幕,对抗的双方是由传统模式培养的专业队和由“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的大学生队。岁末年初,“体教结合”俨然已成方兴未艾的热门话题。体教结合早已实施事实上,“体教结合”并非新名词,只是由于近年来这一模式初出成果,才被人重新提及。  相似文献   

4.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7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要把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列入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体育课教学形式。这无疑为新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充分发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强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龙头"的作用,努力做好教育和体育的进一步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研讨会的精神,共商提高学生素质、加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大计,江西省政府于三月底在南昌召开了“体教结合”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政府主管副省长、副秘书长,省体委、省教委领导,各地(市)分管专员(市长)  相似文献   

8.
<正>走出新的培养之路代表北京出战本届大运会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小组赛上一路过关斩将,以三战全胜的战绩进入八强,被视为本届大运会足球比赛最有实力夺冠的大热门。就是这支学生军,去年成功冲入甲级队,而该队的队员全都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等普通中学,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不仅为中国足球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高校"教体结合"树立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9.
<正>落实"体教结合"方针,加速学校体育发展陈伟强——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两会上普遍提到的‘体教结合’与我们学校谈论的‘体教结合’,侧重点或许不太一样。两会上提到的‘体教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体教结合”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步入法制轨道,是“体教结合”的必然之路;建立共管制度,是“体教结合”的组织保证;抓好学校体育,是“体教结合”的基本任务;选材一体化机制,是“体教结合”的可持续措施;实行双轨并一,是“体教结合”的训练良策;全面协调合作,是“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体教结合”将最后发展到“体教合一”。  相似文献   

11.
李刚 《新体育》2014,(8):13-13
体育加分 浑水摸鱼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分政策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改革势在必行。高考录取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明天交响曲”在耳畔回旋之际,其中夹杂的某些不谐之音却扰乱了整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马驰 《精武》2013,(19):148-14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与“学训结合”进行研究,为今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经过近二十年探索,国内已有多种模式,同时存在一些弊端。从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体育局联合组建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女子垒球队,积极地探索"省队校办"模式的成功实践看,必须以"体育与教育互动理论、体育认知理论和体育功能理论"等为指导,充分地认识到实施体教结合具有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8月,原通州市中学体育班改扩建成通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简称少体校),附设在通州市中学.少体校领导班子由教育局、体委和通州市中学三方有关人员组成,少体校在通州市中学统一领导下实行校长负责制,选聘市体委体育场教练员和通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为教练.通州市中学选派文化课教师.少体校(除招生、林育训练和专项体育经费使用外),统一纳入通州市中学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16.
“教体结合”工作必要性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教体结合”是运动员培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竞技体育、教育和人们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体教结合"实施过程中,因目标定位、体制、经费投入、教练员队伍建设、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等问题造成"体教结合"模式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研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校体育》:"教体结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您是如何理解其内涵的?杨铁黎:20世纪90年代末,高水平运动队、业余体校的队员等由于文化课成绩不能达到高考分数线,导致不能上大学;或由于运动成绩难以进一步提高未进入国家队,或未进入其他更高一层次的队伍中;或者进入国家队但退役之后由于个人生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导致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甚至出现生活困难,如艾冬梅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学校体育》:您认为"教体结合"的指导思想与内涵是什么?陈伟强:"掖县会议"时的"教体结合"的指导思想与现在的"教体结合"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掖县会议"的指导思想更多地从课余训练向目标培养突破,简单地说,就是从课余训练转变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优秀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体结合"的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从课余训练转变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