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本文阐述了诵读的含义及其在文言学习中的作用,结合课堂改革背景,以《孙权劝学》为例设计"四读"课文,为诵读课堂提供三大教学策略:敢于"放"——以读促学、适时"收"——以评促读、"多"与"少"——七分研学,三分后教。一、朗读?朗诵?诵读!关于"诵读",《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下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1]"读"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还包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觉得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就是大量的诵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一、学会诵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有利于掌握文言文中的生字词文言文中生字词比较多,还有许多生僻字和通假字,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混淆。这也一直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来进行字词教学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把文言词的字音读出来,能够加深印象,这样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教师在黑板上标注  相似文献   

3.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文言文教学仍呈现出一派荒凉的景象,师生"谈文言文色变"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如何借着课改的春风来优化文言文课堂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共同优化课堂。一、强调文章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语文教育专家于漪也曾说"要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气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 ,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上下了大的功夫 ,但收效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没有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与自学、文字与内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笔者以为引起对这几方面的重视对于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很有必要。一、诵读与理解并重对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提出“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许多教师强调多读多背 ,过分重视诵读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及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消极影响 ,花大量时间去读和背 ,却不愿意去理解学习 ,揣摩内容 ,甚至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 ,正是…  相似文献   

5.
文言诵读教学是适应文言文基础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型,它以熟读为前提,以理解为桥梁,以背诵为目的。一、诵读的作用、特性及方法诵读教学是文言学习的前提。三国时董遇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后人把这句话当作读书经验来传诵。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古人的读书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摇头晃脑的吟读中走出来的。可见,诵读不仅是一个“读”的问题,它是我们祖辈求学修道的重要途径,它在古代教育教学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诵读仍应是教学的前提。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  相似文献   

6.
<正>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传统教学一直提倡的。当今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百遍"的时间,如何优化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对文言文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一、水落石出——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纠正读音、句读和语气语调。1.读准字音。在学习中,对于生僻字学生完全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参考文下注释来认识并读准,而对于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一些文言字词的异读和轻读则需要  相似文献   

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诵读的重要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诵读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不少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文言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章内容。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大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都有注解,而另外一些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庄敏 《语文天地》2012,(22):29-3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要求中不难看出,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作品,还要对其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文言教学中,读、译、理解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一、诵读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寻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总结出文言文的三步教学法。一、读通:读顺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都有着不可忽  相似文献   

10.
姚朝光 《教师》2012,(36):56-56
一、培养诵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采用名人名言激励、学习目标激励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诵读之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读通、读懂、吟读三个方面进  相似文献   

11.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思玲 《文教资料》2014,(13):47-49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诵读(大声朗读,读熟)为要,让学生积累诵读经验。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激起兴趣,拉近距离;滋养语感,提升素养;理解内涵,传承文化。作者结合自己《岳阳楼记》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对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积累方法的探索,即读准—读熟—读思—读品,逐层深入地进行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与古诗词的教学,强调的都是熟读成诵。姜树华老师执教文言文《东施效颦》,整堂课都指向了一个"读"字。听读、自读、跟读、指导读、诵读这些读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了猜读、对照译文读,进而熟读成诵。一个"读"字实现了文言文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重视了"诵读"的教学法,但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是学生的一种积累和背诵。本文从"诵读"应读明句读、应读出节奏和语调、应读出"佳境"、应给学生留白的空间四方面来阐述,还"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教学中 ,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文读好了 ,其实很多东西即使老师不讲 ,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文学性较强 ,适于诵读的文章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以及唐宋诗词等等 ,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既体验作者的情感 ,又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 ,效率自不待言。即使是一般的文章 ,读到烂熟于心 ,其“义”照样可以“自见”。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索 ,以为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读明句读。文言文由于字词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障碍 ,学生读起来不如现代文顺畅。…  相似文献   

16.
诵读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好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要注重引导学生音读、选读、意读、品读以及背诵。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我们不能只重视语法,光抠字词,还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诵读文言文,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转变观念,重视诵读,遵循"自读--讨论--探究"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很值得探讨。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谈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一、熟读成诵,其义自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诵读对领会文章的旨意有很大的帮助。传统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师凡是能熟读成诵的课文,  相似文献   

20.
张海珍 《甘肃教育》2014,(21):99-99
正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注重诵读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通过诵读不但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积累了词汇,纠正了字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教学更要重视诵读。诵读方式有: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师生共同读,学生个别读,听多媒体朗读。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句读,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朱熹说:"学者观书,务必读得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