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3.
任智 《体育教学》2013,33(4):29-31
球类活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学生体能发展是根据各种运动技能对人体所具备的相应体能要求,进行针对性地体能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体能?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球类项目有限,针对性不强。要想通过身体练习,使学案例1: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新兴体育球类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素质,也拓展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剖析两个案例同样的"篮球运球过人"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案方案一:熟悉球性→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曲线运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运球过人的技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体前变向运球过人→面对标志物。如,标志杆的练习→面对消极防守的练习→一对一的实战练习→运球  相似文献   

5.
<正>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技能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小的情况,影响学生体能的发展,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体能,笔者结合案例谈几点见解。一、内容保障—上下衔接案例:教师A在篮球运球课上,在学生掌握技术后,安排了"耐久跑"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高低运球技术后,把篮球回收入筐,让学生沿着球场上的"线"进行8~10分钟的定时跑。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学情分析主教材行进间运球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小学生体育学习》中首推的活动形式,所以学练该内容非常重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性、协调性也较差。而五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原地运球技术基础,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运球和活动形式。因此,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传统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达到一定的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与强度,科学渗透体能练习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基本部分之前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它能够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巧用游戏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准备部分应根据主教材的教学内容,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游戏(体能练习),运用情境化的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运动技能的掌握提供辅助性帮助。如,《左右滑步+传接球的练习方法》一课,准备活动中设计了"捕鱼"游戏(捕鱼者追赶"小鱼",被拍到肩膀即加入捕鱼行列),追赶的过程中迅速、敏捷地移动恰恰是左右移动步法的关键,将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10.
郭玉茹 《体育教学》2013,33(8):41-42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一个简单的"我爱篮球"游戏开始,做准备活动,学生依次报"我-爱-篮-球",有点类似听数抱团,老师报到哪个字,哪个字的学生跑到篮球场中间的圆,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则出来为大家提供一节准备活动。在学习运球的基础上,再利用孩子熟悉的游戏进行运球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重点难点,触球部位及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巩固技能,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11.
《篮球》2007,(2)
练习一:体前结合胯下八字运球(一)运动员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左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右手作体前变向运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如图1-2、1-3),然后右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左手作变向运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如图1-4、1-5)。如此练习30~40次后,变换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于练习设计的合理性的思考在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脚背外侧运球的教学中,执教者首先安排了三个练习,分别是:练习1:两名学生各持一球,相对站立,练习开始后向对方脚背外侧运球,当双方相遇的时候,运球从对方的右侧入(变向),到对方开始运球的地方停球。练习2:练习者一人一球,绕顺时针方向一圈,然后绕逆时针方向一圈。练习3:两人一组,一人一球,一人原地做球性练习,一人脚背外侧运球绕过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本课设计: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相似文献   

14.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例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出发,围绕"学习一个单一动作、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次对抗"设计。在拍球为主的基础上,结合球类的综合性活动特征,将抛接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球,提高练习兴趣,提高体能。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路:呼号运球通过传统“呼号”游戏改编而成。本课准备部分以行进间(慢跑)运球熟悉球性和热身,报数为叫号做铺垫,基本部分以叫号举手、叫号往返跑、叫号运球为主要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层层深入,通过分组练习加大练习密度。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如果教师只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无球移动+接同伴传球+原地运球练习方法:2名学生为1组,间隔2~3m,学生A进行原地运球,学生B徒手做1次左右、前后的脚步移动动作后返回至起始位置,学生A快速将球传给学生B,学生B进行原地运球,学生A进行脚步移动练习,以次类推(图1)。练习建议:运球学生眼看脚步移动的同伴,同伴完成脚步移动后,快速将球传给同伴;集体练习时,每组间应保持适度的距离,防止冲撞。拓展练习:运球学生可一边运球一边  相似文献   

18.
<正>一、游戏激趣,寓教于乐,引领学生学习技术1.技能教学游戏化。即将技术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既学技术又陶冶情操的目的。如,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可在操场上放置多个大小不同的呼啦圈,让学生逐个到每个呼啦圈中运球,达到规定的运球数量,才能做投篮练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内容设计1.球性练习球性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足球知识,体验用脚的各个不同部位踢球,活动腿部肌肉和关节,并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比赛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将学生的兴趣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为下面的正脚背踢球教学做好准备。球性练习有三项:脚底踩球、脚内侧拨球、绕垫运球。教师进行语言引导:"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跟着老师这样做。"在教师示范的引领下,学生跟着练习。因为学生是初学者,教师要注意动作的节奏变化,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同时,教师语言引导:"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1、2、3、4、5……"当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以后,由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进行比赛或者与同伴进行比赛,使本内容练习的气氛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0.
《篮球》2007,(7)
练习一向后移动中双手体前环绕低运球接单手背后胯下运球的练习向后移动中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靠身体的向右转动以及手指手腕的协调用力在体前作环绕运球,运球高度不超过膝盖的高度(如图1-2、1-3),随着身体转向右侧的同时右手作背后的胯下运球(如图1-4、1-5),同时左手接右手胯下运过来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并恢复到开始练习的姿势(如图1—6、1-7)。然后继续作向左的体前环绕运球接左手的背后胯下运球。脚下保持慢速向后,每步步幅大约30公分,向后移动20米后变化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