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观看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水平二篮球课教学视频,受益匪浅。通过观察,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分析。案例: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一课。在执教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学习不同姿势的原地运球,从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到手臂带动手腕、手指  相似文献   

2.
<正>一、观摩课大放异彩,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通过对6节课的观摩,笔者发现在教学方面教师们都重视了课堂的组织形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小篮球:原地运球》一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颖的练习形式,执教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且学生感兴趣并易接受的事物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再如,《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练  相似文献   

3.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4.
<正>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爱上体育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过多的讲解说教,学练中的越俎代庖,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体验运动的权利;手把手地"灌输式"教授不仅磨灭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还让学生失去了热爱运动的信心。在《篮球原地运球》一课的教学中,执教教师利用分组学习,让每名学生通过学-教-练的形式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课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2014,(7):77-77
2014年6月12日,北京市体育名师工程研讨会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课堂展示及学术研讨会两部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秦治军老师和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研员海汶老师是2013年入选北京市名师工程体育学科的首批培养对象。在此次研讨会现场,秦治军老师执教了一节小学三年级小篮球运球课,秦治军老师的徒弟、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的王芳老师上了一节一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秦治军老师近几年以来一直从事于“共习模式”的研究,“共习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智能的协同发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比较适合一线体育教师来完成。在现场看到的篮球教学课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背诵“诗词”,体现了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融合的“共习”模式。在学生运球中用宋词的节奏配合篮球的运球节奏,重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引入音乐节奏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运球控球的能力。秦老师的课主要展示了“共习”的学习过程,从教师领读宋词、领做篮球操开始,随着做操的增多,宋词的重复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6.
<正>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当学生正确掌握运球的动作后,应以速度为核心,重点让学生体验在快速运球过程中的一种放松、自然、协调和人球合一的感觉。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觉,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篮球运球技术风格。为了尽快培养学生的这种感觉,下面就高中篮球"运球"教学谈谈笔者的心得与体会。一、原地运球在初学阶段,让学生体会手指、手腕的张开与放松动作,尽量做到手掌与篮球的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工作。一、运球——体验中探索许多小学生拿到篮球后,总会产生一种特别的"爱",不停地摸摸篮球和拍拍篮球,却对教师的讲解、示范置若罔闻,听讲时也经常会走神,结果自然是没有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和技术要领。针对这种学习现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即首先组织学生自己定时运球,并计数自己丢球次数和运球次数,然后根据运球次数少和丢球的原因与学生共同逐个分析,最终总结出运球时要手腕放松、五指分开以及按吸球  相似文献   

8.
<正>一、运用游戏消除学生的消极怠慢情绪案例描述: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教师在示范讲解之后,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运球技术动作。渐渐地,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偷懒或不想练的现象。应对策略:改变练习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做"红绿灯"、"运球问候"、"运球抢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一:一名中年教师随市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到乡镇中心校"借班上课",授课内容为水平四(八年级)《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教学挂图、音响设备准备齐全,场地布置一丝不苟,上课时的示范讲解清晰、流畅。然而,分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缩手缩脚,面面相觑,不敢练习,唯有几个男生练习了几次,可是因为控制不住球,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嬉笑,课堂较为混乱,执教教师也因此显得紧张、急躁起来,并大声训斥了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26日,山东省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活动中,两位执教教师大胆"尝鲜",在课堂上都用上了Ipad。新的教学手段,新的组织形式,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操练能力。但作为新的教学形态,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结合《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讨论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技术运用。一、变学习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笔者读到2020年第4期的案例《"藏拙"不如"现丑"》一文时,眼前顿时浮现出当时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境:在篮球课堂教学时执教教师在学生的再三"盛邀"下,展示不同胯下运球"技艺",可是由于多种因素的迭加,即使硬着头皮也未能获得成功,没有赢得学生的掌声,却非常遗憾地在学生面前"现丑",受到众生"嘲笑"……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球接力游戏是在篮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篮球运球接力游戏一旦竞速后,就会出现学生为了比快而不按要求运球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原因以及课堂实践后,认为可以从合理设置场地器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制定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为篮球运球接力游戏“限速”.通过这样的“限速”可以有效提高游戏的效率与质量,为学生巩固提高篮球运球技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篮球运球教学和篮球运球测试,笔者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S"型篮球运球过杆时换手运球脱手现象极为突出,从而导致测试成绩下降,大大消弱了学生对于篮球运球的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运球脱手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过杆换手运球时双手掌心向下,手指指向身体前方,使得篮球在换手过程中受力位移,落地反弹角度出现偏差,导致篮球不能按照预期路径弹到另一只手里从而脱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找来运球成绩优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21,(5):11-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四段练习法"在篮球绕杆运球教学中的应用,指出篮球绕杆运球可划分为"出发段""过渡段""折返段""冲刺段"四个阶段,阐述了篮球绕杆运球各阶段的动作技术要点、练习方法和易犯错误,认为教学中采用"四段练习法",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篮球绕杆运球速度。  相似文献   

15.
李名扬 《体育师友》2011,34(2):10-11
由于初一学生篮球运球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处于初步学练阶段,通常容易发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球的重要性,并把握好运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在初一篮球教材的运球教学中,常用的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法、手势引导法、增设障碍法、体验探究法、“抢运球”游戏法。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剖析两个案例同样的"篮球运球过人"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案方案一:熟悉球性→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曲线运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运球过人的技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体前变向运球过人→面对标志物。如,标志杆的练习→面对消极防守的练习→一对一的实战练习→运球  相似文献   

17.
<正>研读了本刊2019年第4期《改造经典游戏,发展篮球运球能力》一文,激发了笔者创新的灵感。原文作者将传统经典体育游戏运用到篮球运球教学中,玩法新颖实用,让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将其他经典游戏与篮球教学融合并在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冰糕"化了游戏方法:多名学生一组,每人一个篮球,指定一位追逐者,其余学生为"冰糕"。游戏开始,"冰糕"在指定范围内运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执教了水平三(五年级)《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一课(第4次课)。在教学中,笔者在分析篮球项目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自编篮球行进操、自制摸高板、"软防守"对抗投篮、半场三打三等,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设计,为学生创设篮球练习的真实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变速运球技术是篮球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队员利用变速运球来摆脱防守队员,是突破防守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篮球场上有许多线:有直线、曲线。教学中教师如让学生沿着场地上的各种线学习变速运球,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技能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小的情况,影响学生体能的发展,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体能,笔者结合案例谈几点见解。一、内容保障—上下衔接案例:教师A在篮球运球课上,在学生掌握技术后,安排了"耐久跑"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高低运球技术后,把篮球回收入筐,让学生沿着球场上的"线"进行8~10分钟的定时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