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联接新闻传播三要素的关键因素——新闻信息出发,用新闻信息流量原理分析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增加深度报道的信息量,并且在原有原理的的表达式中增加一个函数,使新闻受传者能对深度报道的有效信息量予以全面合理的考量,最终为深度报道创造了一个行文理论基础,使新闻传播者能够制作出真正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一种用客观的形式提供新闻事实和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趋势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从实践的层面很好地回答了如何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的问题,使报刊在应对众多媒体的竞争中找到了比较优势。深度报道是充分挖掘利用新闻资源的最佳途径,它提升了新闻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在步入了一个整合的时代,新闻写作领域也不例外。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思潮,经过两个阶段70多年的自我整合,开始成为新闻报道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整合力量。它全面整合了以往的新闻观念、各种新闻体和媒介角色定位。可以说,深度报道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整合性已成为深度报道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浅淡如何做好新闻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通过细致调查分析才能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5.
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突显本报与其他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报道上。深度报道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一词在我国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各类媒体用深度报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报纸更是凭借着深刻而独特的深度报道,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引导受众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而美国新闻学者,则把深度报道称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之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对于今天的报纸来说,深度报道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度报道兴起于报纸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更具有传统继承上的优势.在实际生活中,一份报纸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更加需要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采访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日常运用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适合于对报道的事态、事件作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深入探究的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的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点评的展示,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类节目以其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解释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质感的深度诉求,同时吻合了观众对于社会疼痛的理性诉求.于是,在这种有别于消息类报道的独特文本中,调查记者的话语介入和话语设计无疑构筑了深度报道独具魅力的调查语境.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在我国充分发展不过二、三十年,这种传播新闻的模式已经被受众所接受并认可,中国传媒人也为之不断地摸索。记者在深度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是事实与受众之间联系的纽带,深度报道是否成功、受众是否认可新闻作品都与记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记者的思维力和采写力来阐述记者在深度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故事化报道是媒体适应受众心理,挖掘深度报道的重要方式.不断提高新闻故事报道质量,是当今市场经济下,记者适应新闻竞争,挑战发展机遇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部分新闻事实具有可以拓展和深度开掘的特性,是具有张力的新闻事实。鉴别新闻事实的张力,可以从新闻事件的本身和它的意义价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根据新闻要素的不同特性,新闻的张力可以向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述评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方向拓展,可以通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媒体事件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已成为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电视除了有常规动态新闻之外,还需要有影响、有份量的电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对新闻传播的适度而积极的理性深入,跳出职业理念的错位,自觉发挥“媒介”作用,才能真正获得新闻报道的“深度”,也才能摆脱简单化、模式化的现状,成就一篇有声有色的电视深度报道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娱乐化日益明显的今天,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即深度报道不仅在内容上过多地报道负面新闻信息,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利用煽情和刺激的手法,这种倾向带来了极魇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关注》为代表,教育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陆续在各地方教育电视台出现,这一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由于目前教育电视新闻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收视率较低,内容比较单一等,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这样就给电视工作者提出了以下的要求:必须要有宏观意识、精品意识;选题要准确;时效性要强;要注意挖掘新闻背景材料。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电视新闻只有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头版深度报道教育新闻事件,突出针砭时弊的报道风格,为教师权益伸张正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已成为受众获得的信息主要渠道,这就要求电视除了有常规动态新闻之外,还需要有影响,有份量的电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对新闻传播的适度而积极的理性深入,跳出职业理念的错位,自觉发挥“媒介”作用,才能真正获得新闻报道的“深度”也才能摆脱简单化,模式化的现状,成就一篇有声有色的电视深度报道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采访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日常运用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深度颇具,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2003年的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2003年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受众的新闻需求仍有差距,一些报道有待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克服应付交差、渲染炒作、止于浅表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闻深度报道作为一种传媒“方式”,在国内外的新闻媒体竞争中,以积极的态势促进了各媒体新闻向深层次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其变革的原因在于: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