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不当教育行为对儿童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两种类型:一种源于教育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固有矛盾,它迫使儿童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必须付出的代价;另一种源于不当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行为,它迫使儿童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电视广告是为了宣传商品或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和树立消费观念,为了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它可以借助多种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电视广告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广告激励人、负面的广告误导人,既可以宣扬真善美,也可以带来假丑恶,其对儿童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需要引起社会相关群体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4.
彭静 《今日教育》2007,(9):30-31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我国现在存在的家庭教育结构模式有:隔代教育模式、单亲教育模式、亲子教育模式、因此时下的隔代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隔代教育的利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极大,但它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活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活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现代生活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社会调查与分析研究,为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幼儿的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具有积极或者消极的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几个方面入手,阐述其对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大公报》儿童特刊的宗旨、特点和内容,探寻了它所体现的关注儿童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保护儿童天性,注重情感教化等教育思想及通信教育法,对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童话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对儿童影响深远。大多数人只看到童话对儿童的正面影响而忽视童话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文章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童话的负面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避免童话对儿童负面影响的撰写策略及阅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极大,但它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活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儿童养成教育不仅要关注外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更要关注儿童发展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儿童养成教育建立在健全健康的人格发展之上,也是实现人格道德价值的基本途径。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从性心理需求的角度论述了个体人格结构的建立。基于此理论探讨儿童养成教育的本质,可以为探索更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欠缺,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更好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爱"的机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之爱、教师之爱、同学之爱、家庭之爱以及社会之爱。  相似文献   

13.
阶段性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影响更多指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对幼儿来说,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特别是成人对儿童的抚育方式影响着儿童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进而影响儿童的整个生活历程。  相似文献   

14.
音乐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感觉统合为本,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各方面发展为目的,加入作为辅助性作用的功能性音乐,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专门训练。本文在对儿童身心发展与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后,发现多功能性的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会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得出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学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具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协助与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表现为促进儿童实现愉快的自主精神建构以及引导儿童建立自我认同,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规训教育是一种无视儿童天性,强调对儿童进行训化、操练的教育。这种教育抹煞了儿童的个性,压制了儿童的天性与自由,塑造了儿童一味顺从、驯顺的奴性人格,使儿童成了装配线上生产的"机器人"。规训教育在本质上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规训教育的分析,揭示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一种崇尚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主体性、能动性、敬畏儿童缪斯灵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陶景 《云南教育》2005,(13):41-42
在发达国家,上网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网上交流、娱乐、购物、浏览新闻、办公。网上活动的时间逐渐超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上网,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行为、情感等。在中国,上网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1996年上网人数只有10万,1997年上升到60万,而至今据有关部门统计上网人数已经突破8000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隔代教育既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同时由于祖辈家长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别,也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因而强化父母责任、加强交流沟通、更新祖辈观念、丰富祖辈生活等方式成为打造新型隔代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20.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